樓市回暖顯需求 慎思政策增彈性

新春假期前和假期後樓市兩個樣,假期後本港樓市穿上一身龍裝,果然不同凡響,表現脫胎換骨,生龍活虎,不僅價量齊升,睇樓者眾,買家追價、爭盤的情況,亦時有所聞,與假期前的劈價、撻訂等局面有天淵之別。

樓市乍現小陽春,是多個內外因素配合的結果,最近期因素是月初公布的下年度財政預算案,港府沒有推出新的壓抑樓市措施,令市場人士鬆一口氣。此外,銀行對爭取今年的樓按業務,態度轉趨積極,雖然未爆發按揭減價戰,但銀行肯象徵式地調低按揭利率,亦成為推動買家入市的原因。

外圍因素方面,雖然歐債危機仍未解決,美債問題同樣未見曙光,但普羅大眾久處危機困局,早就習以為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只要未來一段時間外圍因素沒有重大震盪,金融系統沒有陷入新一輪混亂,公眾的神經對歐美債務問題將變得逐漸麻木。

樓市交投轉旺,既反映本港市民對提高住屋質素的基本要求,亦顯示港府調控樓市的政策放錯位置,用力不當的毛病。過去幾年,港府不斷推出的政策,絕大部分只是增加樓市買賣麻煩程度的花拳繡腿,美其名是杜絕炒風、壓抑樓市泡沫,其實是不敢增加住宅單位供應的遁詞。

若想真正壓抑樓價,最簡單直接的做法就是增加提供住屋數目,讓公眾對未來供應變化有清楚了解,炒家即使想興波作浪,也不易炒作起來。現在市場局面稍見平靜,買家就蠢蠢欲動,將積壓一段時間的購買力釋放出來,證明市場對住宅物業的需求非常龐大。

港府近期在推出的土地中,增加中小型住宅單位供應,可算是看對了門路,願意對症下藥,可惜由於早幾年昧於形勢,政策拖延日久,配合樓市需要的先機已經盡失,遠水救不了近火,無法滿足未來一兩年市民對置業需求的願望。

不管參考本港或歐美市場的經驗,保持樓市長期穩定,交投暢旺,樓價穩中有升,是維持經濟活力的重要竅門,不容有失。問題是港府調控樓市的往績太差,而且政策缺乏彈性,官員對樓市發展既沒有前瞻能力,與市場脈搏亦長期脫節,對市場呼聲充耳不聞,令樓市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波動。

面對樓市回暖,港府有必要及早檢討其房屋發展策略,增加政策的彈性,調整不合時宜的措施,在堵截炒家在市場喧賓奪主之餘,亦不會犧牲真正用家的利益,令他們望樓興嘆,讓樓市回復原有生機,返回正常軌道,本港經濟才有更強的韌力面對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