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房調控求鬆綁 唯一出路減樓價

內地樓市經過漫長而嚴厲的調控後,很多開發商早已不支倒下,現在就連地方政府也快撐不下去,想辦法走政策「法律罅」,務求打出一個自救缺口,可惜屢試屢敗。最新的是安徽蕪湖市提出由政府補貼置業的新措施,結果草草收回。地方政府不斷打擦邊球,難免會予人政策混亂的感覺,股民隨時因炒錯市損手。其實,要打破宏調枷鎖,出路恐怕只得一條,就是減樓價。

地方政府企圖變相為樓市調控鬆綁,近期有幾個矚目例子。廣東佛山去年十月突然宣布放寬四類人的置業限制,擺明衝着中央的「限購令」而來,結果不足一天便叫停。廣東中山則在去年底放風說今年不再執行「限價令」,上月更傳出已口頭通知開發商,把限價標準上調一成四,但官方始終沒有正式宣布,一直不置可否。安徽蕪湖則是以資助首次置業及改善居住環境為名,補貼民眾買樓。

從中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學精了,不再直接挑戰中央政策,改為繞道而行測試底線。例如住建部曾說過樓價可與經濟增長掛鈎,中山按去年的經濟增長調高限價標準似乎順理成章,據說眾多新盤即時不再超標。蕪湖則不屬限購亦非限價城市,看準中央表明要滿足住房剛性需求,於是找用家做招牌,每平方米樓價有五十至一百五十元人民幣補貼。表面上無違背中央政策,可惜還是徒勞。

道理很簡單,無論說得如何用心良苦,明眼人都會有疑問,就是何不乾脆減價賣樓,讓更多人負擔得起,根本不用地方政府自掏腰包補貼,現在反而捨易取難,很難令人相信背後沒有其他動機。事實上,中央的政策底線仍然很清楚,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剛剛又再重申調控的兩大目標,第一是促使房價合理回歸,第二是促進房地產市場長期穩定及健康發展。無論限價、限貸或其他措施,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樓價必須要跌,任何牴觸這目標的做法注定行不通。

地方政府為何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呢?答案一字咁淺,正是錢作怪,土地財政已成為很多地方政府的主要財源,交投慘淡及樓價下跌令開發商捱不下去,土地相關收益便見財化水,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救樓市,實質上是自救。

因此,未來肯定會不斷有地方政府推出巧立名目的支持樓市措施,測試中央底線,成功便一本萬利,失敗大不了叫停。這樣必定苦了股民,各地政策花多眼亂,還未及搞清真假,內房調控鬆綁的消息已經炒完。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自保,並非沒有方法,除非中央不再提及房價要合理回歸,否則地方政府任何旨在托價的行動都是過眼雲煙。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