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調控由微調變回硬調的隊伍,再添一員。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日前發表通知,重申在上海有權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居民家庭資格定義,明確將持有當地居住證滿三年的外籍居民排拒在外。沒有外籍居民的購買力推波助瀾,上海房地產市場欲加速回暖,只能望天打卦。
在中央官員眼中,抓緊房地產市場的宏調力度,確保樓價有秩序回落,讓更多無殼蝸牛完成置業願望,是他們的首要任務。但在地方官員眼中,內房景氣持續不振,危及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必須設法殺出重圍。在這種張力下,可以估計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圍繞着內房調控措施鬆緊的博弈,將周而復始出現,上海絕不會是最後一個敢於測試中央底線的城市。
從表面看,地方政府鑽政策空子不成功,被迫重返宏調主軸,是中央政府使出硬手段的成功,但地方政府用接力賽方式設法鬆綁,必然有本身的強烈理由,當局不應對此坐視不理,否則只會令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更尖銳化,不利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坦白說,內地城市的經濟發展進度差異甚大,房地產市場面對形勢亦不盡相同,政策必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一刀切本來就不合宜。中央與地方政府唇齒相依,推行宏調措施時不應將地方政府壓死,以免妨礙地方經濟發展,削弱其競爭力。畢竟地方政府才是管治各地方的前線機構,了解各地方需要,中央政府最合宜做法是綜觀全局,全盤拆解,做好資源調撥,令各城市按照本身情況穩定發展。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咬弦,互不協調,鬥鑽空子,只會增加內耗。房地產是經濟發展的重點環節,與其他經濟活動層面緊扣一起,歐美市場的經濟充分說明,處理不好房地產市場,影響的不僅是房地產市場本身,甚至可拖累整個經濟框架倒塌,牽一髮足以動全身。
上海突然叫停放寬房地產調控政策,公信力全失,令人無所適從,上海和中央政府都變成輸家,進一步削弱外界對內地政府和政策的印象,予人朝令夕改,政策話變就變的惡感,更甚者是普羅市民不知孰真孰假,隨時信錯人,押錯注,令內地房地產市場發展增添更多無謂波動。
投資者亦要小心,因為內地房地產政策風向常變,直接影響內房股表現。早上和下午隨時變成兩個世界,投資風險之大,根本無從計算,無從分析。這是內地房地產市場的悲哀,是內房股的悲哀,更是內房股投資者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