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用腳投票 對華貿戰難打

正當中美鬥爭持續升級之際,美國司法部長巴爾日前批評部分美國企業「忘恩負義」,將私利放在國家利益之上,在中美經濟及技術主導權的競爭中協助中國。與此同時,總統特朗普決定停發多種工作簽證,藉此為當地人創造約五十萬個職位,結果卻遭到商界尤其是科技企業巨頭吐槽。最近跟特氏鬧得極不愉快的Twitter批評,該政策嚴重削弱美國經濟的最強大資產:多元化,最終將損害美國自身的經濟。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將美國產業空洞化的深層次問題一次過暴露無遺。人們可以看到,就連呼吸機、個人防護裝備以至口罩,也出現各州政府向中國的「搶購潮」,儘管特朗普政府不斷要求美國企業回流,卻沒有多少人理睬。

制裁中國 說就兇狠

常言道,「商人無祖國」、「哪裏有市場,哪裏就是商人的祖國」,這邊廂特朗普嚷着要從中國切斷供應鏈,並聲稱會負責企業回流美國的搬遷費用,那邊廂企業卻爭相用腳投票。美國中國商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的美國公司當中,超過七成企業表示,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將供應鏈或採購轉移至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

有商會代表坦言,華府對在華企業支付搬遷費,反應並不積極,原因是搬遷成本只是企業營運成本的一小部分,貼近目標市場、當地的基建設施是否完善,乃至高技術勞動力有沒有充足的供應等因素,更加重要。換一個通俗點的說法,政府出豉油企業出雞,商人們才沒有這麼笨。平心而論,作為美國國家發展的戰略,減少在貿易對中國的依賴,或許是正確的方向,但漫長過程涉及的高昂成本,作為個體的企業家,絕對不會偉大到「以小我完成大我」。

特朗普坦承,因為擔心影響中美貿易談判,推遲就新疆人權問題制裁涉事中國官員,又揚言對華加徵關稅,比制裁更嚴厲,有關說法再一次顯示特朗普「交易優先,價值觀放兩旁」的風格,一門心思如何從中國「攞着數」,同時亦顯示美國對中國供應鏈已形成「路徑依賴」,特朗普所謂制裁中國,只能「說就兇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