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營人:外遊寒地 留意風寒指數

年初二時跟讀者談到這個冬天的氣溫變化很大,想不到三月的這個星期還會跌至攝氏10度。市民出外時當然要留意天氣,衡量怎樣穿衣,還要視乎在室外的時間和採用交通工具,因乘搭鐵路和公共汽車的溫差可以很大。看氣溫之餘還要留意光照和風,如讀者曾上過一些不太高的雪山,會發現在陽光下並不是太凍,但若刮起風來,就會變得很冷,因流動的空氣將身體熱量加速帶走。

其實,在一些較寒冷的地方會使用風寒指數,考慮風速影響人對寒冷的感覺,指數較一般溫度低。但香港氣溫普遍低於攝氏5或10度的日子並不多,感受的溫度在大部分時間與實際儀器測量的氣溫相差不大,所以天文台只在有需要時發出寒冷天氣警告。然而,當在極端天氣或寒冷地區旅遊或運動時,便要參考該項指數警告可在戶外逗留的時間,以防出現低溫症或凍傷。

相對於保溫,散熱亦都很重要。高溫會令身體與外間溫差減少,散熱的速度便會減慢。春天濕度愈高,汗水愈難揮發,影響身體散熱效果,又加上光照和風,所以要參考各因素的濕球黑球溫度(WBGT),如國際足協會在WBGT達到32℃時,於球賽中加入飲水降溫時段;對一般人來說,WBGT值在28度左右便需要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如停止戶外活動或配合足夠的補水程序。當WBGT值達到31度或以上,進行戶外活動便會帶來較嚴重的健康影響。

游頌輝

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

http://www.cns.cuhk.edu.hk/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