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通脹難治

香港的通脹屬結構性,似乎是無法可治。

結構性有二個方面。

一是港元與美元掛鈎,美元長期居貶,港元亦難免,結果是進口通脹居高不下,其中還有香港進口民生食品依賴內地,以及人民幣升值勢在必行因素。人民幣升值的幅度甚至可能超越美元貶值的速度,主因是歐元等亦希望人民幣升值而不是單對美元升值,但現實對歐元貶值。香港現時似失去與美元脫鈎的時機與條件,只能隨美元生死。

二是香港公用事業壟斷,從電力到交通,除了這等法定壟斷之外,還有市場的寡頭壟斷,例如超市。後者好在還有小店舖、街市和藥房對之牽制。

但缺乏牽制的寡頭壟斷,包括房租,便只有價格上漲而無回落。事實上,香港幾十年前是以交通費用便宜見稱於世,現在「進步」了,交通費用變得昂貴,使不少中下階層不敢遠行,也因此使政府採取補貼交通費來促進市民跨區就業。

相對於內地,由於香港市場開放度高,壟斷程度亦高,因而相差不遠。但香港勝在市場較為成熟,而且消費者較為理性精明,故此,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受制於消費者的需求變化,此所以香港的蔬菜價格不會像內地那般突然暴漲。食品價格因供應來源多而不會大漲,這是香港物價可以低於內地的理由。

不過,內地政府強勢可直接壓抑漲價,香港政府弱勢,變成與寡頭壟斷看似勾結,此所以內地通脹可以迅速回落,香港則屬剛性,香港還有內地來港消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