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過去三十年統計數字的趨勢發展來看,導致香港貧富懸殊加劇的主要因素,除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影響之外,還要加上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後者把問題的嚴重性深化。
翻看一九八一到一九八六年的數字,最高一成住戶的收入維持在佔香港總收入三成半左右,五年期間內變化不大。最低三成住戶佔總收入由百分之九,升到百分之九點四,變化也是輕微,所以當時香港收入分配是處於穩定的狀況。到了一九八六年,開始呈現同時高層上升、低層下降的分途發展。一九九一年,差距再進一步擴大,出現喇叭形的走勢。由一九九六年起,上層的開始打橫行,下層的跌勢未止,十年跌了一成六。
香港貧富懸殊,是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影響,相信符合事實,但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化運動是大勢所趨,不是香港想要就發生,也不是香港不想要就不發生,而且受影響的也不是只有香港一地。年前西班牙一個城鎮就來個火燒溫州鞋店,歐洲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意見甚多,是因為感受到中國競爭的威力。香港近在咫尺,互動的影響更大,不但貨品是在同一個市場,服務也受影響:周六周日到深圳消費,連理髮修甲也可以一併搞定;訂做西裝,更是香港度身,深圳起貨。這種競爭,是香港逃不了的現實。
對此,筆者經常跟台灣的朋友說,台灣還未和大陸統一,但一樣受改革開放以及全球化的影響,香港感受到的問題,台灣一樣不能幸免,否則不會有產業空洞化的警告和威脅。因此,民進黨把香港的經濟、社會問題跟回歸以及CEPA拉上關係,是連台灣的現實也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