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廣州的非洲因素

廣州自唐朝以來都是中國的南大門、國際商埠。唐宋通商對手是波斯、阿拉伯人,故此,聚居的商人也以波斯、阿拉伯人為主。明清兩代,多次海禁雖對貿易有所打擊,但倭寇、海盜乃至葡萄牙人、荷蘭人為了龐大商機而紛至沓來。

而澳門開埠之後,形成澳門、馬尼拉、日本長崎的三角貿易,廣州在它們的背後。清末條約港、廣州沙面成為租界,把原來十三行的範疇擴大,並連接香港英國租界,葡萄牙沒落,澳門亦沒落,替代者是英法德美等(即當年八國聯軍的陣容)。之後,香港成為在華租界條約港的帶頭者和中心。但香港背後還是廣州,廣州仍然是中國南方的國際港口,洋人聚集。從這樣的歷史來看,改革開放後的廣州遜色不少,或許是香港已取代廣州。

廣州的條件資源還在,氣勢亦未衰,因此,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級的汽車生產中心,日資雲集,也恢復在珠三角地區的中心城市地位,壓迫深圳。更重要的是,國際因素回升,但不只是傳統的歐美國家,最新的趨勢是非洲商人大量聚集。集聚點是以廣州越秀區洪橋街、登峰街為中心的小北—登峰,和黃埔區烏浦、東浦一帶的城中村。一說在廣州的非洲商人有八萬人,更有說高達一、二十萬人。廣州與非洲的貿易額年達二十億美元,若加上螞蟻搬家式的水貨客,數額更大。

雖然穗非貿易只佔廣州出口幾個百分點,但增幅驚人,而且只是近幾年的發展,今後潛力巨大,特別是非洲經濟發展,廣州必然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