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等生活:客家煎釀N寶

原來,煎釀N寶,有廣東和客家兩種(至少兩種,我暫時得知)口味,失敬失敬。

煎釀三寶,無論是我們認知,或是網上百科聲稱,出沒於廣東、香港和澳門地區的街頭小食,位處十蚊三件、五蚊兩件甚至五蚊三件之檔次,通常以打成膠狀的鯪魚肉釀在切件的豆腐、豆腐卜、茄子、青椒、涼瓜、冬菇等瓜菜上,後來發展出釀紅腸等「肉上肉」品種。有見及此,「三寶」之名不夠「政治正確」,容我在這小方塊正式喚作「N寶」,以反映其百變特質。

十蚊,誰在意這種廉價小東西?我好在意啊。若我對「十蚊店」貨品質素都有要求,為何對煎釀N寶不作堅持?

母親在世時經常做釀豆腐卜,當時年紀小不覺有甚麼可貴,現在沒得吃就恨到流口水,因此十分感謝馬來西亞友人做了一頓客家煎釀N寶。吃的時候太忘我了,她忽然問:「你有沒有注意廣東式和客家式的分別?」叫我完全語塞。

原來客家煎釀N寶的餡料,除了鯪魚肉,還混入刴豬肉、鹹魚碎和葱粒。鹹魚要先香煎、拆肉才拌入餡內,一重工夫;豬肉以人手刴,又另一重。老爸說,一個好主婦,絕對不會任由豬肉佬把肉塊放入碎肉機攪攪攪,必定親自把豬肉洗淨然後人手刴碎。

如果香港有一間中菜館,以尊重的態度主理煎釀N寶,我一定會光顧。我真的不需要甚麼魚翅鮑魚的Vanity。

旅遊飲食寫作人

陳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