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共度時艱 問責制回頭太難

疫情下各行各業俱受打擊,近27萬失業大軍徬徨無助,「鐵飯碗」公務員受影響最少,共度時艱成為官員口頭禪,但又幾多會身體力行?薪酬趨勢調查出爐,公務員指標為全面減薪,問責高官卻不在此列,繼續賺其元首級待遇。

一年一度的薪酬趨勢調查昨日公布,根據調查的指標,公務員低層及中層分別要減薪0.68%、0.54%,而高層將減薪2.04%。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指是次共有131間公司回覆資料,共14.5萬個數據,相信能反映市面狀況。委員會下周將再開會討論,實際薪酬調整幅度亦要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決定。

公務員事務局指公務員薪酬調整會全盤考慮所有相關因素,包括薪酬趨勢淨指標、香港經濟狀況、政府財政狀況以及公務員士氣等因素,但過往最終調整與指標大致相符,公僕加薪應該無望,凍薪減薪難以避免。

特區公務員在過去曾4度凍薪,2004年1月1日和2005年1月1日本應分兩次各減薪3%,有公務員提出法律挑戰,但最終被終審法院判敗訴,今次建議減薪幅度不高,姿態大於實際,高官減2.04%,只是去少幾次高級菜館晚膳。過去一年,私營機構裁員減薪是家常便飯,放無薪假更是僱主常用的招數,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公開認同這種做法,稱是「工作分享」,如此涼薄,惹起全城怒轟。

公務員制度不合時宜

公務員薪高糧準,素有「鐵飯碗」之譽,做又三十六,唔做三十六,常被指官僚及效率慢,有議員日前在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上發聲,狠批公務員即使表現未如理想亦不會被解僱,管理公務員團隊的制度已不合時宜,「鐵飯碗」的想法不應再存在,政府應思考如何令公務員工作變得更有效率,而非「你有你投訴,佢有佢做」,表現較差的公務員實在不應再留在公務員團隊,若不改革,正如議員所說,「香港未來點樣行落去」。

議員點名批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公園工作不善,發現署方職員未有適當施放蚊油,憂慮小朋友玩樂時不小心沾到,故已多次提醒職員,但事隔數周又重複錯誤,一直未有改善。康文署失職事件罄竹難書,近月將軍澳海濱長廊蠓患重災,居民被咬至周身紅腫,康文署及相關部門卻互相卸責,好像只有出糧是關他們事。

官場內瞞上欺下是慣技,職位低的瞞上司,高官更厲害,把公眾視如無物。特區巧立名目,設立問責制,問責官員薪酬並不與公務員掛鈎,而且高得離地,部分比美國總統還高,在疫境中獨善其身,難免令人非議,政府面對輿論壓力,特首林鄭月娥去年減薪10%至月薪約39.06萬元,為期12個月,其團隊亦跟隨減薪,這一場減薪騷,一年後打回原形,問責官逆市「加薪」,升幅更高於通脹,如果物有所值,多多錢納稅人也願意付,問題是,眼前的官員,大部分都是入息與表現不相稱,減薪一半也不為過。

庸碌之輩不應該留低

廢官之最要數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民望長期「墊司底」,醜聞不絕,其身不正,律政司淪為黑惡保護傘,法治崩壞,司法改革遙遙無期,如此表現,減薪九成也未能反映其過錯,應該盡快問責下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領軍抗疫不力,評分不絕下跌,如果市民可以自己為高官評薪,她值數百萬年薪嗎?其他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都是職不稱能,庸碌之輩,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納稅人的血汗金錢實在用得冤枉。

已故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曾說,「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不管高層低層,高薪低薪,交不到功課便不應留低,如果廢官可以年年加薪,這個社會必定走向滅亡,特區似乎正行上這條不歸路,只能嘆一句,回頭太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