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河水受污染 哀哉香港變臭港

回歸接近24年,特區諸事不順,多個範疇大幅倒退,毋須細心觀察,只需肉眼可以看得到,鼻子一嗅便知,最明顯例子便是污染問題,本報今日披露屯門河垃圾成災,部門屢收投訴卻不改善,居民長期受難。

屯門有48萬多人口,屯門河貫穿整個屯門新市鎮,是該區地標之一,政府多次提出活化屯門河,惟該河尚未見有美化,即變「垃圾河」,河上長期有大量垃圾漂浮,包括發泡膠、廚餘及建築材料等,臭味襲人欲嘔,衞生惡劣,居民一呼一吸都有害。記者日前巡視該河,亦目睹發泡膠、膠樽及紙包飲品等堆積在岸邊,雀鳥在垃圾堆中覓食,隨時誤食塑膠或毒物喪命。加上沿岸一帶有多個消夜食檔,附近垃圾桶不足,垃圾隨處掉棄甚至沖落河道,令到情況更加惡劣。

居民飽受臭河困擾,多次向環保署、食環署及渠務署等不同部門投訴,但各部門互相推卸,如同「三不管」地帶。環保署稱事件與破壞環境無關,撒手不理,若沒有堵塞或異味,渠務署亦鮮見介入。本報就事件查詢,環保署才回應指過去半年接獲5宗有關屯門河污染的投訴,曾派員到附近地區巡查,但沒有發現違規排放情況,食環署則指亦有收到投訴,一直有協助相關管理部門清理河道漂浮的垃圾,渠務署則稱有需要時會轉介食環署跟進清理河中垃圾,或轉介環保署跟進與水質有關的問題,並會向相關部門提供適切的支援及協助。轉來轉去,互相拋波,究竟哪個部門才是要負責?

地區人士直斥多個部門互相卸責,屯門河形同「三不管」地帶,政府部門間中派人清理河道垃圾,只是「執兩塊發泡膠」,然後影相「打卡」了事,根本沒有認真調查跟進,難怪沒有一宗能找到源頭作出檢控。類似處境何其似曾相識,將軍澳海濱長廊蠓患,街坊被咬至渾身紅腫,居民投訴才發現該段位置並非單一政府部門管理,而是由康文署、運輸署及食環署等部門共同管理,部門之間各自為政,互相卸責,蠓患問題遲遲未能解決。還有市區「三無大廈」林立,衞生及消防問題惡劣,之前已經有播疫先例,亦曾發生奪命火災,各個政府部門始終沒有正視,任由「三無大廈」居民自生自滅。

香港人口稠密,環環相扣,本報在2018年揭發,多個部門懶理三無大廈「駁錯渠」,污水渠錯誤接駁至雨水收集系統,導致荃灣海濱對出的藍巴勒海峽成為「臭海」。申訴專員公署研究由環保署、屋宇署及渠務署處理的駁錯渠個案,發現當中有個案超過11年仍未解決,直斥部門7宗罪,炮轟屋宇署嚴重延誤及監察無能,未有主動向「三無大廈」提供協助等,環保署亦未有盡力搜證及執法。由此可見這些部門都是卸責慣犯。

新冠肺炎疫情下,港人特別關注環境衞生,連吸口新鮮空氣也變成奢侈的事,如何活得安心?香港淪為臭港,港官有否感到羞恥,有這種只懂卸責的廢官,實是特區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