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國家中心城市 爭奪趨白熱化

最近,隨着各地兩會陸續召開,有關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也再度趨於白熱化。杭州、南京、濟南、廈門、福州、合肥、長沙、瀋陽等地都明確提出將力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還有不少城市暗中角力。

在內地城市體系中,國家中心城市位於金字塔頂尖。2010年中央首批確立了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等5城,其後又陸續批復了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目前一共僅有9個國家中心城市。從2018年以來,再未新增。

按照最高決策層的定調,中心城市及城市群已經成為承載發展要素、帶動區域發展主要形式。尤其是中心城市,更是核心力量。設立國家中心城市,就是為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而一旦入選,不僅將在政策、資金等各方面獲得傾斜扶持,更是地方官員政績的突出體現。故此,成為各方爭搶的「香餑餑」。

目前9座中心城市,京津滬渝4大正省級直轄市沒有懸念,而廣州作為華南政治經濟中心,與4大直轄市同批登場,也無爭議。成都、武漢、西安亦是副省級城市,唯獨鄭州是普通的地級市。而從經濟總量看,西安、鄭州的規模遠遜於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可見,中心城市的揀選,並非與行政級別、經濟體量掛鈎,而更多地考量其地理區位、周邊輻射帶動能級。深圳在經濟體量上是僅次於上海、北京的「探花」,但囿於區位偏於一隅。而鄭州是中原樞紐,西安是西北首邑,在區域布局上反而佔優。

內地一共有15個副省級城市,除了前述的廣州、成都、武漢、西安、深圳之外,華東6市(南京、杭州、寧波、濟南、青島、廈門)以及東北4市(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竟無一入選。從優化國土開發空間來考慮,它們理應成為中心城市的首要候選者。

腹地中樞 勝數更大

不過,其中大連、青島、寧波、廈門4大計劃單列市面臨與深圳相同的不利因素,即地理位置過於偏僻,缺乏「中心」優勢。青島、濟南原本都提出爭奪中心城市,但青島在山東省內就已敗給濟南,後者獲省委明確支持。

所以,那些地處腹地中樞的城市,反而勝出機會更大。以東北為例,長春位處地理幾何中心,是東北城市帶的關鍵連接部位,在打造城市圈、交通圈等方面居於圓心位置。為做大體量,近幾年不少城市拓土開疆。濟南兼併萊蕪,合肥肢解巢湖,長春則託管公主嶺,擴充了發展空間。且在東北經濟普遍不景氣且疊加疫情衝擊的背景下,長春去年經濟增長3.5%,領跑東北4市,也成為重要加分項。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中心城市擴容,進入新的窗口期。當然,中心城市不僅看經濟,看地理,更要講政治。杭州、福州、廈門等城市,曾是治國理政的試驗田,目前已是政治高地。這種政治資源,隨時為競逐國家中心城市注入新動能,轉化為經濟資源。下一座中心城市花落誰家,將折射國家經濟格局的鋪排調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