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政治局會議決定在明年1月下旬召開中紀委五次全會,反腐於近期迎來年終盤點季。經過十八屆中央5年重拳打虎,自中共十九大以來,對於省部級「老虎」的查辦數量顯著減少,而對於中層與基層的查處則不斷深化與擴展。
今年反腐的一大突出特點,是加強了對垂直派駐機構、分支機構的查辦,各大系統均亮出成績單,譬如海關總署汕頭海關關長李小敏、中國證監會重慶監管局局長毛畢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湖南局局長袁昌模、國家煙草專賣局湖南中煙公司總經理盧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長春監督專員辦事處副專員井東文等被查。中國石化國際事業公司更是在同一天宣布對美國公司總經理張建利、新加坡公司總經理李志峰、中東公司總經理楊正順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內地實行集中統一領導體制,分為條狀、塊狀。有的領域實行條狀體制,完全由中央垂直管理,譬如海關總署、稅務總局,控制主要財源。有的則是實行條狀、塊狀結合,例如省政府設有商務廳、審計廳、財政廳、統計局、林業局等等,而國務院商務部、審計署、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等,亦在各地派駐特派員、專員辦事處,代表中央加強監管掌控,這是中央與地方分權的體現。在2018年機構改革之後,更多系統收歸中央直管,進而滋生了更多派駐機構。
這類派駐機構往往非常龐大,稅務系統多達80萬人,海關5萬餘人,其他派駐機構也至少數千人。國資委央企、中管金融機構分支公司更是錯綜複雜。這些機構點多、線長、面廣、攤子大,天高皇帝遠,總部鞭長莫及,而他們又手握大量一線執法監管權力,比起總部機關油水更大,所在省市對他們則沒有管轄權與監督權,無權過問。因此,許多派駐機構特別是駐海外機構,幾乎成為「三不管」,其負責人猶如有權任性、獨霸一方的土皇帝。
今年1月的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專門部署,擴展垂直管理單位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由中央部委紀檢組與地方省市紀委配合協作,打通監督鏈路,包括線索移送、情況通報、人員協作、聯合辦案,增強監督合力。尤其在金融系統,中國銀保監會直屬的山西、內蒙古、遼寧等監管局都查處了大批官員,他們大多與地方企業沆瀣一氣,貓鼠一窩,不僅不監管,反而參與分肥,對地方金融生態惡化負有重要責任。隨着金融防風險日益收緊,多家銀行爆雷,牽出垂直派駐機構腐敗。
將垂直管理系統作為反腐重點,彌補了以往反腐的薄弱地帶,突出反腐無死角、無禁區,進一步提高了震懾力。實際上,在此之前,中紀委實現對各部委紀檢組全覆蓋,並直接向各大中管金融機構派出紀檢組,國家監察委員會向央企派出監察專員,為垂直反腐提供了組織保障,以此督促各部委、金融機構、央企加強派駐機構反腐,相當於藉由主動脈通向毛細血管,形成更加嚴密的反腐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