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醫管局示弱

今年2月,醫管局有職工會決定罷工,以此作為手段,脅迫政府在新冠病毒疫情下對內地口岸封關。當時醫管局三令五申,嚴詞反對,聲明會對缺勤員工追究,也有法律界人士指這次罷工並非涉及勞資糾紛,故於法不合。結果罷工於2月3日至7日舉行,約有7,000人參加。在罷工最後一天,有關的職工會再召開員工大會,宣布因反對繼續者眾,翌日停止罷工,恢復正常工作。

這次罷工到底算成功還是失敗呢?在號召罷工的職工會眼中,罷工應算是極為成功,7,000人參加並非小數目,醫管局醫生、護士連同其他醫療輔助人員合計約有7萬多人,即是說參加罷工的約為員工總數一成。據有關工會發布的數字,簽名支持罷工約9,000人,佔醫管局醫生10%,護理人員的22%。因為罷工,他們成功阻礙醫管局正常工作,引致部分非緊急服務暫停,有些緊急項目需臨時抽調人手應付。至於有沒有病人因罷工而診療受到延誤,病情惡化,則未見透露。因這次罷工,這個新成立跨職系跨部門的職工會立下萬兒,鞏固實力,儼然成為醫護界新代表,取代原來的醫護界工會,派出代表參選立法會席位。

如果把罷工成功解釋為能否促使特區政府封關,即是全面封閉內地進出口岸,則可以說是失敗,因為政府只是加強管制通往內地口岸人員往來,保持有限度開放。特區政府也解釋,香港食物及日常用品依靠內地供應,截斷供應鏈根本就不可能。罷工至今已經過了9個月,醫管局初時表示要追究到底,現時如何處理?原來醫管局只不過向員工發信,表示決定向經核實罷工期間缺勤的員工,收回已支付的相關工資,不會就此作出其他人力資源的跟進。亦即是說,醫管局雷聲大雨點小,初時說要追究要懲罰,現今只是略為扣薪,其他一切違規行為一概放過,這種處理方法簡直是反高潮。難怪組織罷工的工會代表也認為,醫管局因為要團結全體醫護共同抗疫,避免分化,故作出寬鬆處理。

客觀地看,醫管局明顯是投鼠忌器,不敢嚴格處理罷工醫護,是示弱表現。經此一役,日後員工只要集合到具影響力的人數,便可以為所欲為,管理當局只能噤若寒蟬。問題是醫管局如何再指揮屬下員工?如何再奢言管理?管理人員如何向當日堅持站穩工作崗位,以服務病人為優先,咬緊牙根把罷工人員的工作也包攬下來的醫護人員交代?縱容下屬輕易缺勤,即是無視罷工對病人的傷害。市民大眾以後怎敢把個人生命和健康交託到這樣不負責任的醫管局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