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讀到好幾則有關公屋的討論,或可反映一般市民對居住公屋的看法。
一名就讀中文大學的網民發文,說自己家住公屋,疫情期間要在家中利用電腦上課,令他非常難堪,因居住空間太小,家人太吵,甚不方便,每次開視像上課時,很怕同學看到自己讀到大學還要跟妹妹同睡一房。為了不讓同學看到家中環境,他曾設定虛擬背景,但發現效果不太理想,後來列印出書櫃相片,直接貼在牆上,感覺良好。他表示,只是想扮一個有點尊嚴的人。
隨後有中學生在網上貼文,說自己一向不知私樓和公屋有如此顯著差別,還以為人人都是如她般,夏天可以到樓下的屋苑泳池游泳,有時會到屋苑會所玩玩,做做功課。有次有個居住公屋的小學同學來她家玩,見大廈大堂大為讚譽,覺得金碧輝煌,管理完善,後來回訪這位同學才曉得是兩個世界。
那位大學同學的處境當然不算理想,但也並非太不堪,居住公屋到底是獨立居所,無論空間和環境起碼比分租房屋(香港人俗稱劏房)條件好得多。當然,收拾得整齊清潔,背景稍為布置一下,大家看來舒服一點,也並非壞事。況且他與妹妹同房,電腦上課時關上房門,也可減少騷擾。至於那位中學生的說法則比較誇張,香港有百分之四十多人口居住公屋,如果十多歲還對此一無所知,不知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的不足,令中學生常識如此貧乏。
居住公屋及私人樓宇的差距,也成為近日的網民熱話。某討論區便有網民聲稱,認識有朋友居住公共屋邨說成居住附近的私人屋苑,或者避開提及公共屋邨名字,只說居住某港鐵站附近,網民質疑他為何不坦白承認家住公屋?也有網民留言,表示居住公屋的生活質素不一定比居住私樓差,住私樓或是需要供樓,每月付一大筆,或是要交租,比公屋昂貴得多;公屋如有固定設施損壞,可以找房屋署維修,不用付錢;公屋不會像某些私樓劏房有些無窗無通風的「黑廁」,一般廚房算是比較大;公屋沒有私樓的管理公司每年都增加管理費。有些公共屋邨的停車場停了不少豪華房車,可見「禾稈冚珍珠」的公屋住戶中,隱形富豪大有人在。
幾十年前曾經聽過公共屋邨居民被人歧視的新聞,弄到有人有意避免提到自己家居公屋,不過這些傳言近十多廿年已經很少聽聞,相信因為近年興建的公屋無論管理和居住空間都有改善;也有部分公屋已出售給居民,公私混雜。幾年前,還有大學畢業生競相申請公屋,爭着及早輪候,怎麼才過了幾年,竟然會出現歧視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