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本是推動香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可是,一方面,近年社會動亂是以大學生為主要參與者,中大與理大出現佔領校園破壞和擾亂附近地區的交通。
中大學生更高調自稱為暴動大學,港大、城大等一系列大學相繼淪陷。即使參與暴動的只佔大學生少數,卻佔據學生會、用學生會的名稱和資源來鬧事。其他學生亦明哲保身,或近乎麻木不仁。這樣的大學生,出自香港的大學,香港的大學便難辭其咎,推脫不了責任。大學生可以離經背道,可不應參與暴動,主張叛國的獨立與自主。大學教育對他們起了甚麼作用呢?
另方面,香港的大學的國際排名不差,但排名是按英國、美國的標準與價值而定,有多少與香港乃至中國的本地發展相關呢?
從課程來看,更基本上是抄襲英美一流大學的標準模式,但更有所偏向,例如香港學生修讀工商管理的佔了至少一半,而課程內容主要是英美教科書,英美的個案例子,且未必包括英美最新發展的變化與趨勢。香港只是在人家背後檢拾人家開始淘汰的牙慧。或許,在工商管理方面有不少論文著作,在別的科目亦一樣,反映在學術論文發表的數目增長。但學術論文有好有壞,不過是科研階段性的成果,且多以發表在英文學刊為尚,取向和考慮是依人家的標準,看不出香港應有的特殊性與差異性。香港的大學總體目標不過是作為英美大學的分校,甚或等而下之。
香港與新加坡相比,差距日大。一是新加坡政府堅持本地化和區域化,另一是新加坡的國際化(無論師資、學生)遠勝香港。此所以新加坡的大學的聲譽和國際地位,迅猛上升。
香港還是停留在殖民地大學到美國大學分校過渡階段。大學並沒對香港的發展有多大貢獻,不少學生畢業之後學非所用,或乾脆離港他去。尤其是對香港的轉型升級,克服當前發展瓶頸危機,幾無作用。
第二次回歸,香港不應再放任大學製造暴徒,或形成「港獨」的基地,這是要在大學貫徹國安法的威嚇效果,定下底線,不讓港獨思潮毒害大學的獨立思考、批判性的認知能力。也要重新給香港的大學,定位於香港、中國,擺脫英美新舊殖民地思想的桎梏。真正的放眼和投入轉變中的世界,與內地連接,達成積極進取,銳意創新的雙贏局面,而不是像一直以來扮演英美文化霸權的馬前卒。
大灣區是重要取向,但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