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的「吹哨人」事件愈鬧愈大。特朗普被爆早前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要求對方調查拜登的兒子亨特有否在其父擔任副總統期間以權謀私,以及在烏克蘭所經營的天然氣生意有否涉及貪腐。特朗普的私人律師朱利安尼承認曾要求烏國當局「調查與我的客戶有關的指控,那就是拜登牽涉大規模賄賂」;特朗普亦坦承曾在電話中談及拜登父子,但否認曾做出任何不當行為。
相比「通俄」醜聞,今次「通烏」醜聞性質之惡劣,有過之而無不及。首先,迄今證據只是顯示俄羅斯當局深度插手美國大選,甚至人們可以說,特朗普就是俄國人最「滿意」的人選,問題是經過獨立檢察官米勒的詳細調查,仍然無法找到特朗普團隊主動勾結俄羅斯的實迹,而這正是特氏大聲鳴冤叫屈、指摘反對黨「政治迫害」乃至「獵巫」的底氣所在。
如果「吹哨人」的指控屬實,則今次特朗普不僅主動引入外國勢力左右大選,更是衝着個人政治盤算而非國家整體利益而來。更要命的是,幾乎就在特氏致電澤連斯基的同時,華府宣布暫緩對烏的二億五千萬美元援助,其後因為「吹哨人」事件爆發才宣布重新發放,凡此種種,皆令特氏「假公濟私」的嫌疑水洗難清。
對於民主黨來說,今次「通烏」醜聞無異於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就連一向對彈劾特朗普持保留意見的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立場亦有所鬆動。她強調,如果白宮堅拒讓「吹哨人」向國會作供,總統將嚴重違反憲政責任,有必要進行新一輪調查。事實上,情報機構檢察總長阿特金森收到相關舉報,不但認為內容可靠,足以視為急切關注問題,甚至達到需要通知國會監督委員會的法律門檻,遂轉交其上司、署任國家情報總監馬圭爾處理,惟後者拒絕將這項投訴遞交給眾議院。由於事件已上升到「府院之爭」的層面,動搖美國行政、立法部門「互相制衡」的立國之本,一旦民眾反響強烈,共和黨國會議員也很難完全無動於衷。
民主黨總統初選群雄並起,但歸根究柢主題仍然離不開「誰能擊敗特朗普」。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有關特氏的醜聞,對對一眾初選參與者來說,都是利好消息,唯獨拜登例外。特氏堅稱自己跟澤連斯基的電話通話「沒有問題」,只能在拜登的違規行為大做文章,令這宗陳年舊事重新進入公眾的視野。
人們可以看到,拜登作為黨內的領頭羊,加上從政數十年的經驗,在電視辯論會上,經常被對手大翻老帳,例如在當年是否支持公立學校校車接載少數族裔的問題上,拜登便被加州參議員賀錦麗緊咬不放,一度令後者的支持度大幅攀升。最新民調顯示,拜登的領先幅度正逐步縮小,跟次熱門麻省參議員沃倫的差距已在誤差範圍之內,不排除有參選人左右開弓,同時攻擊特朗普的「公器私用」以及拜登的「公私不分」。值得留意的是,共和黨眾議員努涅斯日前向霍士新聞指出,拜登的烏克蘭醜聞其實是幾年前由希拉妮陣營放料,目的是阻止拜登參選總統,在這個敏感時刻舊事重提,背後到底有何玄機,對拜登白宮之路有何影響,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