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無知出錯與另有所圖

○三年香江反對派發動的「倒董」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在五十萬人大遊行支持下,在建制派「二五仔」反戈一擊之下取得「輝煌勝利」,二十三條立法泡湯,香江府衙和中央的管治權威空前受挫,反對派氣燄大盛。然而,他們那時沒有「乘勝追擊」,沒有堅持諸如「董建華下台」、「改組政府」之類的訴求而繼續發動群眾上街遊行。這次風波的開場與收場,時任政府高官的林鄭月娥十分清楚。如今十六年過去,當上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又遇到了類似事件和場面,她立刻倣效當年做法,一度「暫緩」和「壽終正寢」修訂《逃犯條例》,「誠懇檢討自己」,以為反對派當會罷手,放她一馬。不料,反對派逼之更甚,得寸進尺,將風波搞成暴亂,欲把香港推入萬丈深淵。

林鄭月娥為何這樣幹?大概是:第一,她完全不清楚今日的反修例和當年的反二十三條立法,香港內外形勢已生巨變,反對派發動的反中亂港之事已經沒那麼容易了結,他們比十六年前強悍了許多、瘋狂了許多,十六年來朝廷和香江府衙的包容、縱容,令反對派坐大,他們根本不把北京放在眼裏,遑論香江府衙。第二,十六年前反二十三條立法,美英外國勢力沒有像今天似的參與組織策劃,且如此深入周密,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情報、資源。

第三,當年的香港沒有被美國綁上打華、遏華的戰車,沒有中美貿易戰、國運戰的背景。第四,當年反對派和外國勢力還沒有準備好在香港發動奪取管治權的顏色革命,他們還不敢蛇吞象。第五,香港那時還有像模像樣的法治,鼓吹「違法達義」和「暴力解決問題」沒有市場,年輕人及盲從者還沒有被反對派煽惑起來,激進本土勢力、港獨分裂勢力還沒有「受精結胎」。

對於上述種種巨大變化,林鄭大概很是無知,以為用董建華時期的方法就能將眼下的災難化解,結果適得其反、火上澆油。對此,柳某一再說「大概」,是不敢確定林鄭是真的出於無知而犯此錯誤,還是故意如此,另有所圖,畢竟林鄭在政治上的可疑始終難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