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加強國際化

今次事件總的來說反映了香港社會反智和無賴的心態。青少年反內地,實際上與他們父母輩相同,不作為但又害怕競爭。其中包含種族主義的傾向,白種人歡迎,非白種人則會受到歧視,所以他們大都是要求歸英歸美。

若果他們真的移民英美等地就最好,香港從而少了內爭的因素;但如果他們移民不成,卻又排斥內地,對其他民族也是憎人富貴嫌人貧,可是英美白種人不來香港,來也未必與他們融合交流。若香港依他們的主張,便會落得近親繁衍,比現時更趨向於反智與無賴。他們的光復與革命依如此思維與做法,是令香港倒退,將之推往末路。

要打破困局,第一當然是把暴民連同把他們所代表、推動的思想行為打壓,不讓其主宰香港的未來;第二是香港需全力推動國際化,用加強國際化來抵銷、衝擊社會內近親繁衍的發展,使香港的發展可以走上更為合理的未來。

香港鎮壓暴民成功後,必然令中美關係惡化,中美的新冷戰也勢必禍延香港,香港與美國及其五眼聯盟國家(英加澳紐)的關係,亦顯然會轉壞而不會改善。若香港加強國際化是朝向英美等國,只會勞而無功,不能寄望。而且,五眼聯盟的科研經濟發展已經開始失去動力,不會是未來全球發展的推動力,香港依靠它們只會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

香港加強國際化的重點,一是應選擇發展勢頭旺盛和競爭力強的國家;二是這些國家願意與香港及內地合作,在許多方面,特別是人才,有互補優勢。國際化同時是與該等國家合作,只有長期合作才可產生出國際化的最大效益和效果。

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國家對中國的政治歧視,必然妨礙今後的國際合作。香港及內地可以大量吸收從它們回流的華裔和留學生,與它們長期化交流合作卻會受政治抑制,難以發展。香港比起內地城市,吸納回流的學者及學生並不具優勢,因本地科研不足、資助不夠。但香港的體制文化有比內地更國際化的一面,只要主動積極,應可爭取華裔以外的外國人才。

當前要提升香港的科研人才與開發能力,並建立起更深遠的國際合作關係,有三個國家可以作為首先拉攏合作對象:俄羅斯(背後是前蘇聯國家)、烏克蘭(科研人才與農業資源)、以色列(創新能力與國際猶太人社群),都屬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它們現時國家發展的情況,一是蓄勢待發;二是成本合理,人才的性價比高;三是它們都願意借香港來在中國和東亞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