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踏入動亂以來的第四個月,迎來各大中小學的開學日。反對派繼續反政府的宣傳,要求學生加入罷課行列。事實上,校園是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的地方,不應與政治立場掛上任何連繫。面對無休止的政治滲入,教師和學生在校園內還可以保持原有的安寧麼?
回看過去的日子,校園氛圍日漸政治化,已從大學慢慢地轉向中學甚至小學的空間發展。記得七年前,政府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希望讓學生建立國民身份認同,並且培養正確的公民價值觀。可惜,反對派將其誣衊成「洗腦」教育,說成當局「強推」科目,以及不尊重學生客觀思維的自由。更甚的是,有組織發動學生包圍政府總部,將許多未成年的學生拖入爭論。當年的一幕,我們沒有制止,結果成為政治滲入中學、小學的開端。
直至二○一四年的「違法佔領」,事件的導火線更是由學生組織所引發。那夜的青年集會由未成年的學生講話之際,主辦者突然呼籲在場人士翻越兩米高的圍欄,將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佔領。當時從電視畫面中看到,情況極其混亂而異常危險,不少中學生聽從指示攀上圍欄。基於安全考慮,警察也未直接阻止其攀爬行為。不過,假若有任何青少年失手墮地,將可導致嚴重的傷亡。各位目睹的家長,定必感到無比的揪心。當然不能忘記的是,「違法佔領」的前後日子,又不知多少學生被鼓動參與罷課。
「違法佔領」過後,新興的「港獨」組織展開滲透,在多間中學發起宣傳,其中內容竟建議學生思考獨立的議題。網上影片顯示,有中學生在校外派發相關的單張時,教師希望將其帶回學校了解情況。不過,竟有記者及疑似校外港獨組織的成員,從旁指摘該教師對同學施壓。想一想,為師者關心學生的行為,也換來被校外人士批評,究竟情理何在?
時至今日,凡為過去皆為序章,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對於今年來說也不足掛齒。前幾天,有激進分子揚言在開學日要對警察的子女進行人身傷害。顯然,此舉已超出所有道德的底線,令本身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士也牽扯在內。作為教師,相信也會陷於兩難局面,不知如何教導學生之餘,也容易受到社會外界的質疑。
面對如此紛爭不斷的情況,校園實在有需要實行「無政治環境」的措施,並由教育局主導措施的執行。現時,局方只是發出指引容許教職員,當面對難以解答的時事問題時,可以說「不知道」或「自己也不理解」。其實,不妨進一步呼籲教職員和學生,除卻在涉及時事的授課內容時,平日在校園內應避免談及敏感議題,一來可以避免學校成為散播極端言論的場所,從而減輕家長的憂慮;二來亦能防止對政治不感興趣的師生,受到不必要的干擾或不公平的對待。
最後必須重申,此舉並非限制言論自由,而是防止他人影響到其他人學習的自由。試想想,有誰敢說在圖書館高聲說話,是不會對希望安靜的讀者造成滋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