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風雲變幻、瞬息萬變,昨天還是意氣風發的領袖,說不定今天就陷入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絕境。英國首相約翰遜以狂風掃落葉的姿態勝出黨內初選,民調更是大幅拋離工黨黨魁郝爾彬等主要競爭對手。然而好景不常,黨友變節令約翰遜失去國會多數優勢,國會通過議案阻止硬脫歐並否決提前大選,證明脫歐這個爛攤子絕不是鬧着玩。有報道指約翰遜將再度提出提前大選動議,若最終失敗而又無法與歐盟達成新協議,很可能辭職下台,成為英國史上其中一位最「短命」的首相。
與約翰遜的「高開低走」形成強烈對比的,是第二度組織聯合政府的意大利總理孔特。一年多前孔特臨危受命出任總理,乃因緣際會。執政的聯盟黨及「五星運動」政治主張南轅北轍,這段「政治婚姻」只是建基於利益之上,暗地裏彼此誰也不服誰,在此情況下,本身是大學法學教授、並無從政經驗的孔特,成為「傀儡總理」的最佳人選。
事實上,孔特的確予人一種「傀儡」的感覺。五星運動領袖迪馬約和聯盟黨的薩爾維尼出任副總理之職,名義上是孔特的下屬,實際上後者卻要小心侍候兩位「婆婆」。特別是迪馬約,由於孔特是透過其在五星運動內做高級黨工的法律系學生牽線而上台,對迪氏可謂俯首貼耳,甚至曾被拍到在發言前「徵求」迪馬約的同意。
然而也是孔特的「人畜無害」,讓他逐步積累起民意支持度。有分析認為,意大利政黨惡鬥無日無之,民眾早已厭倦。特別是薩爾維尼,整天藉非法移民問題炒作,拉抬個人聲勢,更讓選民「審美疲勞」。這時候孔特溫和、跨黨派的「全民領袖」形象自然吃香。最新民調顯示,孔特的支持度高於迪馬約和薩爾維尼,這亦是五星運動和民主黨組建新聯合政府時,繼續找孔特做總理的原因之一。新政府不設副總理職位,預示孔特第二任期的權力更大,問題是五星運動跟民主黨的分歧並不比跟聯盟黨小,而處理對歐盟關係以至財政預算等棘手問題,其討好的形象亦絕不足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