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殺中國電訊設備製造商華為,正式展開對華為的新冷戰。貿易談判是一個方面,封殺華為乃至其他中國科技企業是另一個方面,用近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非美」政策排斥在美的華裔科學家又是另一個方面。至於軍事威脅實際上並沒有停止。南中國海是一個舞台,但美國不敢過度挑釁。因為它並沒有菲律賓與越南的支援,軍艦到南中國海,是孤身犯險,風險極高。美國的重點反而是在台灣,重點之重點是讓蔡英文連任,台灣改造成進攻大陸的軍政經橋頭堡。新冷戰因而是全方位的,要麼中國臣服或被瓦解,要麼美國崩潰才會終結。
因此,中美貿易戰便如日美貿易談判三十多年來至今還未完結。美國封殺華為等,即使華為如法國阿爾斯通那樣被瓦解、被收購,美國還有中國其他企業可作目標。現時已經有一大張清單,今後若封殺成功,攻擊的範圍還會擴大。從排斥、驅趕華裔科學家,以至在國際科技組織拒絕華為等做法,將會迅速升級至在國際科技、教育、文化層面排除中國,形成如同在舊冷戰時對蘇聯、中國的封殺。
或許現時的國際再不是美國所可以壟斷,完全排除中國並不容易,但美國若執意如此,衝突只會增加,中國受壓的情況會變成普遍。
這樣全方位的新冷戰便變成國家之爭、體制之爭。美國中央情報局通過學者製造出來的「文明衝突」說法,只是掩飾美國霸權主義,中美國家之爭也可以變成生死之鬥,不僅是經濟上的零和遊戲,而是國家之間的你死我活搏鬥。
不掌握這樣的性質,中國的對美政策便失去戰略,我們也難以明白今後中美衝突的發展趨勢。
在新冷戰的框架下,美國封殺華為,是借封殺中興乘勝追擊,我們可批評美國以政府之力來不合理、不合法地應付中國企業,但批評是無補於事,因為美國便是這樣行事,中國需要的是作出適當的對策。
一是美國以政府封殺華為,中國要以政府之力支持華為,也不單只華為,而是要有整套整個產業的全價值鏈方案。因為科技產業供應鏈的重疊,上、中、下游的緊密關連,這就要求中國的應對方案便是全科技產業的戰略與政策,應對方案也成為中國新一階段科技戰略的主要組成。二是要準備美國從其他方面對中國的攻擊,尤其是金融和台灣、香港問題,要提早做準備,有短、中、長期策略的安排。三是中國要聯合國際多方勢力,合縱連橫,不能單打獨鬥,而是代表國際的多邊主義、多元文明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