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難於上青天 房屋問題拖字訣

在中美貿易戰的陰霾籠罩下,加上香港跟隨美國加息,漫長的樓市升浪終於結束。儘管如此,樓價依然高不可攀,不是一般打工仔所能負擔。此情此景下,企硬不減辣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放軟姿態,聲稱研究為有能力供款但首期不足的上車客尋求解決方案。

早前林鄭月娥煞有介事宣稱,倘有人幻想港府見到樓價下跌便會出招救市,「可以慳番」。言猶在耳,陳茂波便鬆口表示可為首期不足的上車客想辦法,意味港府有意協助釋放一定的購買力,被市場理解為變相「減辣」。事實上,金管局收緊樓宇按揭成數後,夾心階層就算有百萬積蓄亦只能望樓興嘆,所謂無恒產者無恒心,置業難遂成為社會最大的不穩定之源。

必須指出,港府協助市民置業,並非甚麼新鮮事,過去房委會、房協亦曾推出類似計劃。最早的是八八年房委會推出的「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協助低收入家庭於私人市場置業;九八年,房協則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計劃」,為中產家庭提供上車階梯。房委會於○二年合併上述兩個項目,推出新的「置業資助貸款計劃」,直到兩年後終止。此外,九十年代房協亦有「夾心階層住屋計劃」,為超出公屋和居屋資格的夾心中產提供置業機會,青衣宏福花園、葵涌浩景臺都是計劃下備受歡迎的屋苑。

由此可見,橋不怕舊,最緊要受。九十年代本港樓價升勢凌厲,但都比不上今天高處不勝寒。尤其是近日推出首個首置上車盤「煥然懿居」,甫派表已接獲逾三千份申請,可見夾心市民「求樓若渴」,置業需求極大,但不論是首置盤又好,綠置居也罷,全部都是杯水車薪,重推首置貸款或許較困難,但放寬按揭成數,無疑能更直接協助市民置業。

港府肯針對問題落藥,做法須予肯定,惟正如西諺所云,縱有無限計劃,若不實行,與談天無異。怕只怕港府議而不決的老毛病不改,拖拖拉拉,淪為空談。君不見,陳茂波忙不迭補充,協助首期不足的市民上車前,必先考慮四項因素,包括「樓價下跌的幅度與速度」、「成交量」、「未來住宅樓宇的供應量」及「整體經濟情況與展望」,更明言「不宜訂出硬性時限或指標」,擺明為拖字訣鋪路。研究復研究,諮詢復諮詢,擊鼓傳花的把戲玩完又玩,市民對這些「套路」還會陌生嗎?港府連租務管制都不肯重推,協助市民置業的措施會否刺激樓市上升,無人說得準,以港府前怕狼後怕虎的作風,隨時又是無疾而終。

說來說去,房屋問題的癥結始終在於土地不足。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近日公布土地大辯論結果,提出中短長期多個拓土選項,直指拓土刻不容緩,必須多管齊下,暗示港府不能獨沽一味以「明日大嶼」填海計劃搪塞。然而還是那句老話,港府慣性拖拉,畏首畏尾,除了小修小補,畫餅充飢,解決房屋問題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