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美防長緊盯中國 勢攪局南海台海

美國總統特朗普欽點的國防部署理部長沙納漢履新後,首次與美軍各部官員會面時,儘管美國正在同敍利亞和阿富汗激進分子作戰,他卻告誡幕僚要「記住中國、中國、中國」,意即要緊盯解放軍的活動。此番表述,凸顯今年中美軍事博弈勢升級。

呼應特朗普對華立場

沙納漢二○一七年中才進入國防部,之前經歷就是在美國波音公司工作三十多年。美媒指,其專業政治領域其實是個「三無人員」,「他沒有軍事經驗,沒有政府經驗,也沒有外交政策經驗」。而在五角大樓一年多,不過是參與軍火商業決策,因此他充其量就是個商人,這恐怕也是他能討得特朗普歡心的主要原因。

面對中東問題,沙納漢選擇了先談論中國,要美軍連續三遍記住中國,自然也不是一時興起,他也是五角大樓內對華「鷹派」代表人物,美國國防部在去年發表的國防策略白皮書,形容中國為策略競爭者,中國、俄羅斯是美國最大威脅,他被指是背後推動該報告的靈魂人物。而他主張要對中國立場強硬,實際上也是呼應特朗普的對華立場。

事實上,特朗普上台後,貿易戰和對於台灣及南海問題的歧見,已令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降至新低,其中多次在台灣問題上有所動作,被指觸動北京的底線。美國國會去年三月通過《台灣旅行法》,鼓勵美台官員交往,特朗普迅速簽署實施。其後,國會去年八月通過《二○一九年國防授權法》、十二月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載明美方協助台灣防衞,特朗普均簽署放行實施。

尤其是,美國國會通過牽制中國的法案,特朗普不運用總統權力否決,卻迅即配合放行,已成為特氏與中國角力的重要模式,並且不斷試探中方底線。雖然特朗普多次重申遵守「一個中國」原則,但外界分析指,他不斷以「台灣牌」作為與北京磋商貿易的籌碼。

中方在去年中美領導人阿根廷會晤後釋出一系列開放信號,包括重新購買美國大豆、玉米及液化天然氣,「入世」後首次開放美國大米進口,停徵美國製汽車報復性關稅三個月,調降七百項商品的關稅,公布最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及逐年放寬對外商所有權的限制,但美國似乎並不滿足。

雖然目前暫不清楚特朗普何時提出新國防部長的候任人選,但特氏曾表示,沙納漢可能要出任署理國防部長一段長時間。而沙納漢有關要美軍盯緊中國的表態,卻凸顯中國仍然是美國針對的首要目標,顯示今年美國對華將施加更多壓力。

一般認為,中美主要摩擦風險區域,仍首推台海和南海。因為去年美國在這兩個地區就已增加活動頻率,包括戰艦軍機不時進入中國南海島礁十二海里海域和空域,並多次派戰艦穿越台海。

因此,今年美軍在南海不僅會繼續增加「自由航行」頻率,甚至不排除以要求中方撤走軍事設施為由,與解放軍發生衝突,以升溫南海緊張局勢,逼迫南海周邊國家站隊抗華;同時繼續攪局台海,包括增加戰艦穿越台海次數,並加大對台軍售,提升美台軍事及外交交流的級別和強度,以拉升台海緊張局勢,既可為台獨勢力壯膽,又可通過對台售武收取「保護費」。

民進黨政府積極配合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的民進黨政府似乎也嗅到了美國的意圖,積極配合特朗普打台灣牌,其中蔡英文在新年後宣示放棄她上任時有關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承諾,近日持續公開表態,絕不接受強調「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並呼籲台灣社會抵制,兩岸關係正出現全面對抗的趨勢。顯然,今年南海和台海注定將會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