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年接近尾聲,又到了基層小朋友為港府扶貧政策評分的時候,以一百分為滿分,港府只獲評二十三分,較去年下跌兩分,也是連續十三年不合格。少年識盡愁滋味,證明港府一再吹噓的加大扶貧力度、關注跨代貧窮問題,完全口不對心,高官知道醜字怎麼寫嗎?
童言無忌,港府扶貧政策效果如何,小朋友最有發言權。事實上,在涉及兒童的政策中,僅教育一項勉強合格,其他的全部「肥佬」,尤其在中港家庭團聚及新移民受歧視問題上,港府食「零雞蛋」,醫療服務及兒童貧窮政策也只有可憐的一分。
香港房屋問題積重難返,也深深地困擾着基層兒童,不少孩子吃飯、睡覺、做功課及娛樂活動,統統在一張窄窄的碌架床上完成,有很深的自卑感。正如有位同母親住於深水埗百呎劏房、現年十歲的新移民小朋友坦言,「同學屋企大部分大過我,都會有啲羨慕」,希望家中可有更多的空間。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由於港府拓土建屋寸步難行,公屋申請大排長龍,平均上樓輪候期一延再延,基層人士改善生活空間真是談何容易。
貧窮不僅限制了孩子們的生活空間,更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及發展的空間。不少窮孩子流連於十元錢的玩具前,就是因為囊中羞澀,同齡人享有的補習、課外活動、社交、旅遊、遊學等與他們無緣,他們的生活軌迹往往局限於家中及學校之間,甚至港島都沒有去過,偶爾一次去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簡直是天大的驚喜。生活艱難,大多數窮孩子都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十分渺茫,上大學的比例比別人低,將來找到好工作、改善生活環境的概率同樣低,跨代貧窮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港府完全不知道基層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嗎?非也。早前扶貧委員會公布統計數字,香港貧窮問題進一步惡化,如今是五個港人一個窮,五個孩子中亦有一個窮,即使在扶貧政策介入後,貧困兒童仍然按年增加五千三百人,足證港府的扶貧政策軟弱無力,基層兒童度日如年。
如果香港是第三世界,巧婦難為無米炊,港府對窮孩子愛莫能助,那還情有可原,但事實是,香港是發達社會,港府被譏「富到着不到襪,窮到只剩下錢」,奈何涼薄成性,守財奴上身,寧願公帑放在庫房中腐爛,也不想花在有需要的地方。至於港府聲稱推動的一系列措施幫助兒童脫貧,例如低收入人士在職家庭津貼、書簿及學費減免等,都是小打小鬧,小恩小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全港貧窮人口不減反增,正是最好的說明。
說到底,要解決兒童貧困的問題,首先須解決家庭貧窮的問題,在這方面港府可以做的事情不少,除了提高現金津貼,增加託兒服務、解放父母的工作能力,是最基本亦是最關鍵的一環。港府連這最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好或不想做,不管如何強調重視兒童貧窮問題,都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