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謂民主醫百病 搞好民生是正道

有些人總是將民主吹得天花亂墜,揚言「沒有民主就沒有民生」,甚至將所有問題歸咎於沒有「普選」,如果這不是出於無知,就是別有用心。其實,大多數香港人最關心的始終是民生問題,港大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市民最關注的依次是民生、經濟與政治議題,民生排第一,政治排最後,就是最佳證據。

這項調查結果與以往的類似調查大同小異,港府固然要認真對待,反對派更應該反思。最近香港有不少所謂「熱點」議題,如高鐵一地兩檢安排、國歌法立法等,加上三月份立法會補選,反對派乘機將一地兩檢爭議無限上綱,貼上「割地賣港」、「破壞一國兩制」等標籤,更瘋狂攻擊全國人大常委會就一地兩檢作出的決定是「最大倒退」、「人治」云云,一味靠嚇。但從今次港大民調的結果來看,「熱點」不熱,港人最重視的依然是民生議題,這等於摑了反對派一記響亮耳光。

香港民生問題千頭萬緒,否則就不會有「衣食住行皆不易,生老病死樣樣難」的說法。以房屋問題為例,私人樓價高不可攀,即使是中產人士,餐風飲露二十年也未必買得起一個蝸居;另一邊廂,輪候公屋大排長龍,目前已達三十萬之眾,「三年上樓」的政策目標形同虛設。無殼蝸牛最關心的是盡快上樓還是一張選票,答案不言而喻。

反過來說,房屋等民生問題解決不好,有可能變成政治問題。曾有政客說年輕人連「扑嘢」的地方都找不到,話雖粗俗,但不能說沒有道理,年輕人結不成婚,成不了家,對前途悲觀,對未來失望,難免要發洩心中不滿,進而將問題癥結歸咎於制度不公,傾向「民主萬能」那一套說教。對於那些唯恐天下不亂的政客來說,港府愈是搞不好經濟與民生,民怨愈大,愈能趁渾水摸魚,撈取政治資本,這正是他們為反對而反對、為拉布而拉布,全力阻撓施政的動機所在。

不是說民主不好,但民主有優劣之分。放眼全球,優質民主可遇不可求,劣質民主比比皆是,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革命曾引入西方民主,但很明顯,民主之花移植到沙漠地帶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印度以世上最大民主國家自況,但各方面發展不如被指「威權」的中國。最近,一本叫做《烈燄與怒火》的書籍出版,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一家人極盡挖苦嘲諷之能事,但特朗普是美國一人一票選出來的,與其說特朗普「低能」,不如說民主荒腔走板,失去選賢與能的應有作用。

不管怎麼說,悠悠萬事,民生為大。大多數香港人的要求其實很樸素,但求安居樂業而已,搞不好經濟,一切都是空談。當然,除了搞好經濟,更要注重公平分配,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卻甘當守財奴,既導致香港教育、醫療、安老等問題積重難返,也引起極大民怨,新政府的首份財政預算案能否有改善,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