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產值知多少 數字出官不得了

內地省市國民生產總值虛假繁榮層出不窮,內蒙古官方近日自爆財政和經濟數據大幅造假,二○一六年工業增加值灌水四成,假帳達二千九百億元人民幣,相當於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當年的生產總值總量,水分之大,令人震驚。

以往曝光的注水產值不過是市縣一級,數量也不過幾十億元,但如今內蒙一次就曝光二千九百億元,佔當年內蒙產值的六分之一,可見當地弄虛作假是何等猖狂。粉飾太平欺騙中央政府的不只是內蒙古一個地方,早在去年一月,遼寧省官方就公開承認財政數據造假,國民生產總值灌水兩到三成。

事實上,東北、西南省市數據注水現象廣為外界所知,前幾年,東北曾流傳這樣一副對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哄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 國家審計署公布的二○一七年第三季度審計結果中,雲南、湖南、吉林、重慶的十個市縣(區)均出現財政數據造假問題。

弄虛作假 保烏紗帽

多年來內地地方上報的「增速高於全國、總量大於全國」統計亂象一直廣為詬病,倘若依照各地匯報的產業成長率計算,東北一些縣域經濟規模都超過香港,整個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美國,這未免顯得太荒謬了。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一直增長的確不假,但是否真的有數字統計的那樣快,總量有這麼多,讓人懷疑。

注水產值之所以如此氾濫,主要是數字出官。改革開放後,「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成為中共執政主軸,這個思路落實到政策層面,就變成以GDP論英雄,哪個省市GDP總量高,官員就容易升官。這客觀上增強了各地發展經濟的熱情,但也導致部分官員通過GDP數字造假來騙取烏紗帽。

民間順口溜「村騙鄉,鄉騙縣,一路騙到國務院」,正是內地官場光怪陸離的寫照。內地長期「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官場生態,令基層官員為了不影響自己的政績考核、迎合上級要求,選擇「報喜不報憂」,編造各種花團錦簇的數據蒙蔽上級,最終層層遞進。但數據造假不僅誤導中南海,也讓其他國家對中國經濟的真實情況雲山霧罩,不知所向。

如果要以一個字形容中國,那就是「假」。從食物造假、學術造假到數字造假,除了騙子是真的,其餘都是假的。習近平提出「今後用人不能簡單看GDP增長」,但如今經濟下滑,各地官員為了保住烏紗帽,還不是刻意造假?其實,數字造假與戰爭年代假冒軍功一樣,應當移送法辦,但到目前為止,有哪個官員因此而被送上法庭?習近平進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可謂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