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土無能慢如龜 長遠房策徒自吹

二○一七年接近尾聲,聖誕新年快到,又到了港府呈交成績單的時候。當局承認,過去一年在拓土方面進展緩慢,已找到的土地只夠興建二十三萬七千個公屋單位,雖然較去年公布時增加一千個,但距離十年長遠房屋策略確定的目標尚差四萬三千個單位。如此一份差勁的拓土成績表,顯然過不到民意這一關。

上屆梁振英政府將房屋問題視為重中之重,煞有介事制訂長遠房屋政策,計劃未來十年興建四十六萬個單位,其中公屋單位二十八萬個。林鄭月娥政府上台後蕭規曹隨,維持十年房策目標不變,承諾加快找地建屋。到頭來,舊政府的半年加上新政府的半年,一共找到的土地只能興建一千個單位,對於三十萬輪候公屋的人士而言,無異於杯水車薪;與十年房策制訂的藍圖相比,也有極大的距離。有關官僚過去一年之胡混度日,由此可見一斑。

誰都知道,本港房屋問題的癥結在於土地供應不足,找不到地,甚麼十年大計、長遠房策、重中之重,統統都是空的。現屆政府特別成立一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聲稱要在拓土優次方面凝聚社會共識,有關小組開過多次會,討論相當惹火的填海及開發部分郊野公園的可行性,結論是,開發郊野公園程序漫長,至少十五年至二十年才能成事,如果是將船灣淡水湖填平建屋,挑戰更大。一言以蔽之,目前港府的拓土大計都是遠水難救近火,無殼蝸牛正如莊子筆下的「涸轍之鮒」,等到引來「西江之水」,早就變成魚乾。

更可笑的是,港府拓土舉步維艱,卻制訂許多置業階梯,又是共享房屋,又是白居二計劃,又是綠置居,又是光屋,五花八門,林鄭月娥更揚言以幫助市民置業為房策方向。好比一個廚師,手中沒有麵粉,卻誇口說要做出各種可口的麵包,這是變魔術嗎?

說到底,香港並非沒有土地,而是政府無能又懶惰,以致空有土地用不得。眾所周知,香港已發展土地只佔全港面積四分之一,其中住宅用地只佔百分之七,大有潛力可挖。正如有人指出,新界有大片棕地,可以派上大用場;還有粉嶺高球場,如果改變用途,足以安置數以十萬計人口;舊區重建既可以消除安全隱患,又能增加單位供應,更可以美化環境,可謂一舉三得。更不必說,港九新界其實還有不少土地,有的荒置數十年。如果將這些資源都利用起來,足以解決房屋問題,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問題是港府欠缺魄力,不敢觸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結果只好轉移焦點,捨近求遠,捨易取難,最終又是蹉跎歲月。

一葉知秋,房屋問題固然是一籌莫展,其他如教育、醫療、安老等棘手議題同樣是寸步難行,愈演愈烈。本港貧困人口亦是不減反增,形成「愈扶愈貧」的惡性循環。正所謂,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新政府雖有「好打得」之名,但是真是假,已經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