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是大非的議題面前,其實沒有含糊其詞的餘地,「青年新政」游蕙禎和梁頌恆去年在立法會宣誓時,故意將「China(中國)」讀成有辱華意思的「支那」,關乎國家民族情感,身為中國人及香港人更應感同身受。話雖如此,身為法定機構的平機會被揭原定會發稿公開譴責游梁言行,並已草擬好新聞稿內容,但最後平機會主席陳章明涉嫌抽起,「放生」游梁甚囂塵上。
連日龜縮未有回應「放生」游梁之說的陳章明,終於現身電台回應事件,然而繼續不着邊際,避談自己於抽起新聞稿上的角色,反推說平機會屬集體領導機制。陳章明這個說法實在卸責,身為平機會主席,為最終決定「背書」是應有之義,至於他同時訴苦主席權力多寡,這是另外一個課題。
今次事件另一令人摸不着頭腦之處,就是究竟法定機構何時出招譴責或評論政治人物的言論,事關不似游梁的「支那論」被輕輕放過,平機會近期最少兩次有迅速反應,一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前年在立法會會議上的「黐線」言論,迅速批評有關言論不恰當及帶歧視性;另一次就是同年發生的消防員涉嫌集體欺凌及性騷擾事件,平機會亦有發表聲明予以譴責。
事實上,法定機構過去不只一次被指是「獨立王國」,而且「無王管」,今次事件或者是一個契機,給予下屆政府檢討空間,就是法定機構的數目及其價值。政圈一直流傳,部分法定機構的高層人士,於大是大非面前總予人陽奉陰違、另搞一套的感覺,當中是否有人是「黃皮白心」,大家心中有數。
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可以肯定的是,今次平機會「放生」游梁一事,陳章明肯定要一五一十交代前因後果,沒有半點含糊其詞的空間,否則只會一直帶着被質疑的枷鎖,隨時會作繭自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