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優勢變劣勢

香港人需認識自己,認識香港的能量與條件,不能生活在幾十年之前,以為周邊世界全然不變。事實上,香港自開埠以來便不停地轉變,才有今天的成就。回歸以來的二十年,根本上是不求變,結果是優勢不變,卻在人家趕上之後由優勢變成劣勢。

香港有電台節目的開場白引述某人的說法:「GDP上去了,卻換來噓聲。」看似成理,卻是愚蠢。GDP是附加值,是經濟,是實實在在的活動。噓聲不是誰噓得大便成事實,噓聲是主觀看法,也可能包括仇視香港的人的噓聲。他們不高興見到香港經濟增長,為的不是香港大多數人的利益。

香港的GDP沒有上去,比回歸前的平均增長率還低,他們會減少噓聲嗎? 除了噓聲外,他們會做實實在在的事嗎?

香港的優勢變劣勢的清楚例子是,香港經濟與珠三角的比較。當然,珠三角九市人口五六千萬與香港不可比,但在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經濟規模遠比珠三角大。今天,香港的GDP只是珠三角的三分之一。更突出反映社會經濟信心的本地零售消費,香港僅只是珠三角的六分之一至七分之一。而代表國際競爭力的出口規模,香港更只有珠三角的十分之一。珠三角的外貿順差相等於GDP的近四分之一,屬世界罕見的出口競爭力至強的經濟。而作為未來發展重要指標的科研經費支出,深圳一市便是每年近八百億元人民幣,香港只及深圳四分之一左右。香港優勢變劣勢,我們還可自鳴得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