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國對外農業投資

中國往烏克蘭購買農產品已落後於歐美的大農工企業,國際糧農組織一四年底已有報告指這些跨國農工企業正在分割佔領烏克蘭的農業土地,中國政府亦跟隨進入烏國的糧食供應系統。一二年中國的國營銀行給予烏國政府三十億美元貸款,用以購買中國的農業機械與農藥,抵押的是該國以玉米供應中國十五年,這屬於中國典型的貸款換糧食協議形式。正因如此,去年烏國供應中國的玉米大增,超越來自美國的進口。

從協議所見,中國的取向還是工業化農業,以供應中國生產的農藥來協助烏國增加生產。烏國本是黑土地帶,應屬有機農業生產的最佳地方,且因過往化肥、農藥的投入受制於經濟政策與財務因素,當地農業的工業化和化學化比例較低;也由於蘇聯當年禁制基因改造應用,該國的農業生產保存極高的有機成分。歐美跨國農工企業的入侵及中國貸款供應農藥,大有可能破壞有機農業生產發展,把該國的黑土農業變成美加澳等的大企業工業化生產基地;企業的利潤可能大增,卻對這差不多是全球最後未破壞黑土地區農業帶來毀滅性災害。

中國發展戰略的錯誤是迷信美國的資本經營模式,以為只有一種工業化的方式,不單在中國內地已製造出嚴重的農業污染、生態污染,現在更隨中國企業走出去而出口其他發展中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不應變成中國去推行發展中國家的美國化,特別是在農業投資方面,中國政府、社會與企業應認真檢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