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語廣播:標時一刀切 勞資對立化

雖然六名勞方代表已經退出,標準工時委員會仍然決定開展為期三個月的第二輪諮詢。社會各界對這次諮詢均寄予期待,希望能化解這場勞資雙方耗日費時的爭拗。

標時委員會的諮詢主要循四個方面開展:一是只實行「大框」,即是僱主及僱員以書面僱傭合約協議工時,訂明與工時有關的條款;二是只實行「小框」,即只為低收入僱員訂立標準工時及超時補償方式;三是在推行「大框」基礎上同時推行「小框」;四是兩者都不推行,建議採用其他政策,例如按行業需要制訂自願性指引等。

諮詢結果如何,言之尚早,但該指出,立法規管工時合約,應比一刀切的標時立法來得實際和靈活。儘管兩者均認同以立法的形式規定工時,所差異的是前者把工時以合約形式規定,當遇到問題,勞資雙方尚可協商解決;但後者則把勞資關係對立化,不利社會和諧,弊多於利。

至於為低收入僱員制訂超時補償措施,可作為重點探討。要實行這個措施,很多細節需要仔細研究,包括那條低收入線在何處分界,劃在月入一萬元以下還是一萬五千元以下,都可能會引起社會爭議。

筆者早前曾撰文指出,探討標準工時不能脫離現實,必須顧及社會和企業的承受能力。須知道,香港企業九成八以上是中小企,大都靠薄利多銷生存,有分析說由於經濟前景欠佳,今年申請破產的中小企料達一萬五千家。

試想想,若再強行標準工時,可能會令更多中小企無法繼續經營,那時受損的只會是老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