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十多二十年前,筆者便有種怪論,如今檢點下來,卻自覺怪得有點道理。我反對兒童動畫的內容太「貼地」,太合乎現實,動畫是兒童的精神力量,對孩子心智的影響不亞於一眾教師,一個人是否有超脫的情思、出色的創造力,全仗孩提時代如何培養。新一代香港人經常被譏為毫無創意,我的怪論則認為,這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看的動畫太現實,未夠天馬行空,假如將無綫電視處境劇《愛‧回家》的內容製成動畫,孩子天天在看一些家庭中芝麻綠豆的小事,試問長大後又如何能培養出甚麼創意思維?
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叮噹身上有個百寶袋,內裏自有乾坤;萬能探長帽子內可以冒出層出不窮的工具;小忌廉能夠隨時隨地變身。這些全是科幻式的意念,在現實中不可能如是,但最出色的創意往往源於幻想,香港現在的年輕人創意不足,我估計就是因為他們小時候看的動畫內容太沒創意。譬如當時流行的《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都是講家庭、學校中的瑣碎事,朋輩之間互相捉弄或彼此勸勉一下,又完成了一集的內容。看這類劇情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孕育出如喬布斯、朱克伯格一類能創新時代的人物?
更有甚者,劇中的小丸子可能只因朋友獲分一件蛋糕而她沒有,就可以悶悶不樂或大吵大鬧好一陣子;而蠟筆小新更是一個強烈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些在我這「老人家」看來,都是屬於壞人心術的內容。恰恰如今,香港不少八、九十後的年輕人正是如此小家子氣,正是如此我行我素,難免讓我懷疑,這些都是他們小時候看的動畫之過。明乎此,日後家長為孩子選適合的動畫,恐怕應如替他們選適合的老師一般認真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