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中國經濟轉甚麼軌

財經評論對中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爭議不休,結果終於揭盅,是百分之六點九。這個數字與介乎不到百分之一的爭論沒甚麼分別,以中國這樣大的經濟體來說實際差別並不大。即使跟過去雙位數增長有差別,但以目前中國大約七十二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規模來看,一年所增加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是不少國家的經濟總量。

跟過去三十年帶動經濟雙位數增長的引擎不同,今天中國已經不能再依靠「由零開始」、「人口紅利」和「開發資源」等生產因素。事實上,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了深層次重組和再平衡的過渡階段,經濟動力從外部需求增長轉為內部需求、從製造業轉為服務業、從投資和儲蓄轉為消費、也從勞動力密集轉為技術密集行業。現在我們只跟內地朋友談論經濟前景,從他的樂觀或悲觀態度,大概可以猜出他所從事的行業。

去年十一月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習近平就曾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其實沒那麼可怕」。其實能夠接受經濟放緩的「新常態」,對中國的整體發展來說是件好事。過去為了沉迷於高GDP增長的模式,中國已經付出了極大代價,除了我們常常聽到的環境破壞等看得見摸得着的問題外,還有無形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基礎,也是急需補救。畢竟中國在三十年內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才達到的經濟增長,教育、人心等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基礎,肯定是無法跟得上的。現在是借此機會沉澱,回到平衡發展,經濟增長的根本目的是人民的身心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