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求疫苗最難堪 產業空洞禍無窮

冬季流感持續肆虐,感染及死亡人數與日俱增,港府束手無策,只能寄希望於新疫苗盡快供應。問題是,本港疫苗全靠入口,何時能供應無人說得準,市民的生命健康根本是望天打卦。

今次流感死亡人數特別多,除了因為港府防疫不力,亦因為沒有新疫苗可用。正如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香港沒有相關的研究與開發,也沒有製造業,無法生產流感疫苗,也沒有對付流感的抗病毒藥,甚至測試病毒的試劑都沒有,一切假於外求。雖然港府爭取南半球正在使用的抗原漂移疫苗,但就算是「乞求」,最快也要四月份才有。怕就怕,港府盼星星盼月亮,等到新疫苗上市時,流感高峰已過,得物無所用,隨時如當年豬流感疫苗一樣,運往堆填區銷毀。

不可不知,流感病毒不時變種,連世衞組織都往往搞錯方向,只有快速的疫苗研發、製造、分銷,才能拯救患者生命,錯過季節,疫苗即使不是一文不值,效用也會大大降低。事實上,歐美國家生產的疫苗,首先是滿足本國需要,有剩餘能力才會出口,所以不論港府如何乞求,不是無濟於事,就是變成馬後炮,浪費錢財還是其次,因無法及時接種疫苗而造成市民健康受損甚至送命,這才是大事。

求人不如求己,袁國勇希望香港從今次流感疫情中學習,應自行設立疫苗生產基地。毫無疑問,流感周期性爆發,中國人口又多,自行生產疫苗,不愁沒有銷路。問題是,內地擁有研發生產能力,但造假成風,生產的疫苗很難令人有信心;而香港的信譽雖較好,但產業早已空洞化,政府發展科技葉公好龍,加上反對派全面不合作,要形成疫苗研發生產能力談何容易。事實上,香港產業結構單調,金融及地產獨大,商家沒有足夠的誘因發展科技產業,以致這些年來除了炒樓炒股以及旅遊服務業,根本沒有新的經濟動力。

曾經以工業起家的香港,如今淪落到流感疫苗都要望天打卦的地步,原因是多方面的,前特首曾蔭權爵士眼光短淺,急功近利,尤其難辭其咎。當年他曾奢言,單憑金融業就可以養活一千萬人口。其實,沒有實體經濟的支撐,金融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旦金融風暴或如沙士之類的疫症重臨,香港無險可守,只能坐以待斃。說到底,健康與生命第一重要,連大型流感都應付不了,金融業再發達又有甚麼用呢?

二十一世紀是科技的世紀,科技是第一競爭力。亞洲四小龍之中,新加坡煉油、石化等產業基礎雄厚,台灣電子產業傲人,而南韓科技產業近年更是異軍突起,全球唯一能抗衡蘋果手機者,唯三星而已。只有香港斯人獨憔悴,政客埋頭政治鬥爭,港府焦頭爛額,施政寸步難行,誰會關心流感殺人?誰會關心科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