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一線貫東西 半是方便半是愁

地鐵貫穿西環,天塹變通途。隨着港鐵西港島線今日局部通車,傳統舊區西環進入新時代,注入新活力,迎來新變化。對於居民而言,這不僅意味着長期困擾區內的交通問題得到紓緩,而且意味着區內的發展潛力大大提升,自然是一個喜訊;但對於商戶尤其是傳統老店來說,營商成本急劇上漲,生存空間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可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一條鐵路的貫通,見證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西環是傳統的平民舊區,儘管毗鄰中環核心商業區,但由於交通不便,加上有焚化爐及屠房等厭惡性設施,發展一向比較緩慢,樓價和租金低於其他地區,正因如此,許多傳統老店才有生存空間。然而,受到鐵路效應的帶動,這個昔日的平民舊區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檔餐廳、酒吧及酒店紛紛進駐,尤其是堅尼地城一帶,地舖幾乎全部改頭換面,燒臘店變酒吧、車房變高檔餐廳,導致舖租大幅上升,許多在區內屹立多年的小店和老店悄悄消失,剩下的也只能咬緊牙關苦苦掙扎。

正如有位經營海味店的商戶所說,新鐵路開通變相扼殺小店生存空間,有的業主加租達四倍之多,根本無法經營。不難預料,港鐵西港島線通車後,西環很快就會面目全非,傳統老店消失,不僅失去街坊味、人情味,港人也將失去一個集體記憶。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西環老店的命運,是香港經濟畸形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地產獨大之下,香港長期受困於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的「三高」,核心商業區的商舖租金已超越紐約,排名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難創業的地區。年前有項調查顯示,香港營商成本足足比新加坡高四成半,難怪競爭力每況愈下。事實上,目前本港鬧市商舖呎租動輒上千元,小商戶根本不可能生存,剩下的店舖不是賣化妝品,就是賣珠寶首飾,不是賣電器,就是賣中西成藥,內地旅客成為零售業主要客源,可謂咄咄怪事。

當然,有需求就有市場,業主根據商業原則加租,本來是無可厚非的,問題是,隨着營商成本不斷上升,傳統老店無法立足,只能逐漸走進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連鎖店或名牌店,這種經濟模式難道是健康的嗎?又能維持多久呢?可以見到,隨着內地旅客消費模式逐漸改變,連鎖店或名牌店也未必站得住腳。近年部分地區的地舖十室九空,連銅鑼灣、旺角、尖沙咀等黃金地段亦有不少店舖無人問津,業主瘋狂加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

日月迭更代,何能久安榮。過去香港經濟多元化,生意大有大做,小有小做,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因此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迹;而今天的香港則是地產獨大,百業凋零,許多人只能坐困愁城,望天打卦。港鐵西港島線通車,可以說是現代與傳統的碰撞,既帶來希望也帶來失望,既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