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以靜制動 明源息亂

歷史上常有「人心思變」、「人心混亂」、「人心思治」局面交替發生,原因錯綜複雜。對於「人心混亂」或有亂局、亂事,以靜制動是高明手段,當然這要有某些條件相配合,要知道「亂源」何在。三國時期,中郎將張遼屯兵長社,接到「線報」,有極少數人要謀反,手法是乘亂而起。一夜,忽聽有人大叫「起火了」!軍中頓時騷動,亂了起來。

這時張遼對左右說,大家不要動,這是有人故意製造混亂,想趁亂奪權,目前最重要的是穩定人心。於是張遼對外傳話,凡是不謀反的人都給我靜下來。他則率領數十親兵安坐於軍中大帳紋絲不動,毫無出手平亂之意。沒多久大家靜下來了,那幾個「跳得最歡」的謀反者自然「露」了出來,張遼大喝一聲,將他們斬於帳下,其亂平也。

漢景帝時,太尉周亞夫奉命討伐「吳楚七國」,一夜軍中也因一點小事發生驚亂,周亞夫得知,躺在床上不起,一言不發,一會兒,軍中安定下來。另大司馬吳漢也在夜中遭敵軍驚擾,他也照樣睡覺,一動不動。軍中各將聽聞吳漢不動,也都各自回到營帳。至深夜,吳漢遂秘調精兵襲擊敵軍,大獲全勝。

遇亂不亂,以靜制動,有大將風範,不但是謀略,也是自信,更是境界。打仗如此,治民理政也如此。

漢宣帝時期,渤海一帶連年饑饉,盜賊蜂起,亂象紛呈,朝廷用剿屢不見效。於是有大臣舉薦年逾七旬的龔遂為渤海太守「治民理整」,平息亂局。龔遂上任,叫領兵前來迎駕的郡縣官員全都回去,並發出文告,凡負責捕捉盜賊的官吏先「下崗」待命;凡手拿鋤頭、鐮刀等農具耕田作業者都是良民;凡手拿兵器者都是盜賊。於是盜賊紛紛丟掉刀槍,耕田從良也。

現代統治者能不能從這些歷史小故事中受點啟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