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靠批示 以法治國成空談

領導批示高於制度,紅頭文件大於法律,這是中國政治的潛規則,也是中國人治社會的特徵,如果這一弊端不解決,以法治國終究只是紙上談兵。

習近平日前對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工業園區的環境污染問題作出重要批示之後,自治區黨委書記、主席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貫徹落實,內蒙環保廳緊急約談各盟市環保局長,整個十一假期,比工作日還忙。而在此之前,當地官方對污染醜聞極力否認,甚至有環保局長稱,以「人格擔保」沒有此事。但習近平一個聖旨下來,當地官員再沒有異議,反而加碼落實,承諾入冬前處理完污染物,態度變化之快之大,讓人難以相信。

但值得思考的是,當地污染問題長期沒有得到及時治理和懲處,中央領導一批示,為何就立刻雷厲風行起來呢?中國法律規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只要違了法就要被禁止且能被禁止,但現實卻是違法者一直違到領導重視了才被禁止,這還算是執法必嚴嗎?中國不是通過制度管人管事,而是強調「領導重視」,這是時代的悲哀。

領導關心 黃土變金

與此類似的事件並不鮮見,河北阜平是距離北京很近的一個貧困縣,自從習近平到訪後當地就成為扶貧「特區」,不到一個月各方注入三億元扶貧資金,這一數字是阜平過去二十年全部扶貧資金總和的一點五倍。

習近平所到過的駱駝灣村,更是貴客盈門,天天有人來,日日有好事,政府甚至組織數十名工作人員清掃道路,粉刷牆壁。該村迅速被納入國家重點扶貧村,不斷有企業來談合作,而且談的都是「大項目」。河北省還成立「阜平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省委副書記趙勇任組長,保定市委書記、阜平縣委書記等親自抓駱駝灣村未來五年的發展規劃。在習近平沒有探訪前,駱駝灣村村民一日三餐的主食是紅薯與玉米,村裏三年沒有任何扶貧資金與項目,似乎被公僕徹底遺忘。

只要領導關心,黃土變黃金,阜平脫貧在望,但其他貧困地區呢?全國那麼多貧困地區,如果每個貧困村都要領導人關心之後才進行扶貧,習近平怎麼顧得過來呢? 在扶貧方面,中國早就有各種各樣的制度與法律,各級政府亦有相關的部門與人員,如果這些部門盡心盡職,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真正執政為民,中國貧困農民早就脫貧了,怎麼可能現在還有幾千萬人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即將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建設法治國家為主題,但如果當局一直強調領導人權威,而不彰顯法律的權威,依靠紅頭文件和批示治國,那麼「以法治國」只能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