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捭闔:維族問題歷史由來

中國的維族問題,有資源分配、分離主義等因素,但獨特的民族歷史關係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維吾爾族和回族都是信奉伊斯蘭教,而且長久以來同居於中國的西北部,即新疆一帶。可是,這兩個少數民族的信仰派別不同,地位也有很大的差距,回族處於一個更高級的地位。維族一直認為自己是被欺壓的一群,所以反抗的情緒已久而有之,只是當時的反抗對象是回族人。

直至清朝中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逐步把一些少數民族遷移到該地區去,作為分隔。當時維族集居於今天新疆的西部,回族則位處東部,而清政府則把少數民族放到兩者中間。由於該地區的民族聯繫相當複雜,維族和回族跟這些少數民族都有一定的血緣關係。清政府便巧妙地利用了這點,解決長久以來的維、回矛盾,換來了清中葉以後該地區的總體和平。

可是隨着清朝覆亡,之後的政策沒有繼續這個方向。回族人和一些少數民族向東遷徙,例如後來設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而漢族人則填充遷移後留下的空隙,這樣便把漢族人和維族人處於正面接觸的狀態了。及至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的民族政策基本上是以漢族為主導的民族國家作為定位,這種定位一定程度刺激了維族人一向以來感到不滿的認同感問題。當維族人不認同漢文化,又或者感覺自身的文化和地位處於劣勢時,便很容易刺激起那種反抗及久已積壓的仇恨情緒。

維族問題已有長久的歷史,只是現在對象和方法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