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財赤風險非杞人憂天

上個星期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公布了其工作報告,內容是香港會面臨結構性財赤的風險。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是在去年財政預算案中宣告成立,目標是對香港長遠財政承擔作一通盤分析,再觀乎其成員組成,明顯要給外界人士看起來是公正、政府成員是職能性的意義比較大,而這樣的一個組成,也反映了政府在長遠財政計劃上,不希望給人一個預設立場的感覺。

然而,在今天的香港凡事已不可能以理服人,也還得考慮各方人士的主觀感受,當工作小組公布香港面對結構性財赤風險,而香港政府卻坐擁金山銀山般的儲備,要大眾相信報告書中的警示可謂難之又難。

有前瞻性 是一警號

可是我們若果不以主觀角度去看這份報告,其實報告內的警告並非無中生有,筆者就以為小組的憂慮絕非杞人憂天,而是實在的風險。

坊間對小組報告書抱懷疑態度,兼且以陰謀論的方式去看報告書,以為這是政府內鬥或是不希望增加福利之舉。站在研究分析的角度看,報告書內的種種分析其實是有板有眼,在分析論證上是具水平的,也可見小組內的學者和專家並不是胡亂行事。

有人以為小組以九七年來作分析的分水嶺,是隨意和不科學,只要年份往前或後推,立論便會不一樣。這個說法無疑沒有錯,但影響到立論的只是公共開支的上升,究竟是比收入增加的高或低,但這樣的爭議只是停留在一個技術小問題上,而不是審視最重的長遠財政計劃。假如一切歸零,即不理過去究竟是公共開支上升比收入增加快或慢,一個對財政長遠計劃的分析可以從目前起步。

若果開支上升由今天起計,比收入上升的幅度高,那麼即使目前是有盈餘,但終有一日開支會追上來,到時就會陷入結構性財赤。這根本不需要甚麼分析模型,而是當收入比開支增長慢,終有入不敷支的一日。所以筆者認為小組的報告很有前瞻性,報告書內表達了對未來的隱憂,是香港公共理財的一個警號。

公開數據 驗證結果

當然,這樣的結論是注定要捱罵的,因為這個結論不中聽。現在香港的儲備豐厚,每年預算案市民不滿的並不是政府要收緊開支或是加稅,而是責難政府派糖不足夠。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要大眾接受報告書並不容易,在坊間的各個調查,也是不相信政府的佔大多數,可是,我們若問問人們是否詳細看過小組的報告書,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會是沒有,反映的是一種以主觀感覺來否定專業評估的現實,在日益政治化的香港,這種現象只會愈來愈多。

其實,政府和工作小組要將財赤風險廣泛宣傳,最有效的做法是將研究方法、數據、資料等等都在網上公開,好使其他人可以驗證報告書內的種種結論。這種公開數據和分析模型的做法,其實在學術界很盛行,因為只有通過公開數據和研究模型,其他科研人士可以審視研究方法和數據的真偽和可靠程度,除了加強研究的信服力之外,更有廣泛流傳研究成果的作用。

所以,與其任由人們以主觀感覺質疑小組的結論,倒不如將小組立論的一切數據巨細無遺的公開,可以讓其他人反覆驗證這個財赤結論是否可以成立。以現時對政府監察如此細緻的時代,公開研究數據後,不愁沒有人會對結果驗證。

對筆者而言,這項研究其實可信度甚高,因為報告中的一些假設都是有根有據,而且經多重情景反析,在數十個情景當中,只有一個是香港沒有財赤,可見財赤風險的確是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