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刀集:邊境商場要港深共研

特區擺明地小人多,接待旅客豈能說無限。

要說提升有關能力,移山填海,大興土木在所難免;一旦翻江倒海,翻轉的不只建設,而是原來的價值觀,原有的生活方式,接待多少旅客,本該從長計議。特區有人反蝗,阿爺也對政策反思,敦促特區政府對旅客承接力作認真研究。

除考慮陸客數量外,為求疏導旅客,旅遊業界初步有三建議,其一十八區都有大型商場;其二區區各設景點;其三於深圳口岸設港式大型商場,由特區商家經營,實行陸客不入境,又能滿足購買所需。

業界大原則,將旅遊與購物的客源分成兩隊,一隊純購物,一隊購物之餘,亦以旅遊為主。說實在,大型商場現實已幾乎區區都有,弊在個個商場差不多,設計相若,賣的東西又相若,根本無特色可言;如果價格相去不遠,又能找到所需之物,購物的旅客自然揀選交通便捷之地,怎會輕易離開鐵路沿線。

至於說區區設景點,特區除兩個主題公園外,其他景點原本已有,賣點包括歷史、傳統、景色等,都是多年養成,要是興建新景點,不外臨急抱佛腳,莫說未必勝過原有景點,也很難跟鄰近地區如新加坡等競爭。

最實際則莫如在邊境興建由特區商家進駐的港式商場,一來不入境,的確可以分流,二來可減少對運輸造成負荷的水貨客。

於內地純購物客而言,則省時方便,減輕購物成本,又可享有同樣的購物保證。問題卻在於此議特區不能獨斷獨行,要由港深兩地共同商研如何執行,深圳劃地,香港商家經營,反過來便對深圳的物價、房價帶來影響,如何落實,不會是一時三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