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四月份採購經理指數跌至四十九點九,低於五十的收縮擴張分界,結束連續六個月升勢,顯示本港私營經濟增長轉向,有步入收縮之虞。與此同時,私營企業自去年九月以來首次調低產品銷售價, 僱員人數連續兩月減少。
應對如斯數據,最適時者乃向每名成年市民派發現金一萬元,即時增加其購買力,為各消費行業打強心針。如此增加貨幣供應,比減息更能刺激實體經濟。減息只會鼓勵金融地產投機活動,帶來經濟虛火,無助市民紓困。況且,香港的利率已接近無可再低。
有誰用不着額外一萬元?相信港人百中無一。以糧食價格而言,多少港人近年的工資升幅,追得上近年罐頭豆豉鯪魚的升幅?做同一工作,過同一生活的打工仔,儲蓄能力究竟一年比一年強,還是一年比一年弱;湊足首期自置居所的願望,究竟是愈來愈接近成真,還是愈來愈遙遠?
一萬元能彌補上述損失嗎?當然不能,但起碼帶來一點正面心理效應。更多市民不用再吃便利店「叮飯」,可多付一點光顧茶餐廳,後者因此能繼續經營,保住十多名夥計飯碗。
夥計有工開,由於上班帶來各方面消費,加起來總比失業閒在家中消費為大。這亦屬不能忽視的經濟動力。人人口袋多一萬元的連鎖效應,或就是決定香港經濟起伏的關鍵。
所以,政府宜重新考慮派發現金,此舉並非向四位「拉布」議員讓步,而是最新經濟數據顯示有此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