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博士鬧出緋聞的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事發之後從輕發落,雖被免職,但還在繼續工作,享受正高待遇,理由是他一手發明了「三個自信」理論,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據說這「三個自信」很被最高層賞識,十八大上,胡錦濤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揮,弄出了「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新理論。習近平接班上台後,對這些全單照收,繼續賣力鼓吹。
值得玩味的是,《求是》雜誌最新一期刊發了署名為「宋鄭魯」的旅法學者的文章,題為「只有去中國才能看到未來」。這篇文章公然為中國最高權力更替披金戴銀,說「中國最高權力的更替一方面具有傳統的『禪讓』色彩,但又打破古代『禪讓』終身制的局限,實行的是一黨領導、全國選拔、長期培養、年齡限制、定期更替。這其中,『一黨領導、全國選拔、長期培養』是對傳統政治文化的繼承,『年齡限制』則是中國獨創,『定期更替』則是對西方的借鑑。這一更替制,基本綜合了西方和阿拉伯世界制度的優點,而避免其缺點。定期更替可以帶來新血液,更避免政治強人的出現。因此,它不僅是一百多年來中國最成功的制度,也是六十年總體看來全球表現最佳的制度」。
這位「宋鄭魯」是誰,猜一猜便能知道,旅法學者的身份當然是掩護,他和衣俊卿該是一丘之貉,說不定還就是衣本人。這篇文章承繼了「三個自信」的理論基礎,並在制度自信上發揚光大,為中國最高權力更替既找到了歷史文化傳承的源頭,又找到了洋為中用的借鑑根據,最重要的,它還為這一制度找到了符合中國特色、按照中國實際、中國共產黨人與時俱進弄出來的發明創造。可以說,此文正好撓到了中共心頭最癢處,原本對一黨專政的弊端無力回擊,原本對一人一票的民主選舉找不到軟肋攻擊,原本對自己搞的這一套「隔代指定接班制」還心懷惴惴,有了此文,才發覺自己原來如此英明偉大,不經意間就創造發明了六十年來最佳的更替制度,該自信的又何止三個!
其實,所謂的「三個自信」無異於三個籠子。制度自信把改革關進籠子,理論自信把思想解放關進籠子,道路自信把探索實驗關進籠子。按此文的觀點,既然中國現行的制度是一八四○年以來的最好制度,中國又是全球發展最好的國家,那麼,當今中國還有甚麼改革的必要?習近平執政之初南下廣東鼓吹繼續改革開放,豈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李克強一再強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豈不是做戲給人看、說的比唱的都好聽?
中國的實際現狀是,一方面執政黨口頭上前所未有的自信,一方面它又前所未有的貪污腐敗;一方面執政黨高喊政治經濟改革,一方面它又自我炮製N個自信作繭自縛。執政黨的自信,不應來自於舔菊學者的文章,而應來自社會大眾的信任。但現實恰恰是官民分裂,官方愈是自我陶醉,民眾愈是對官方不屑和不信任。習李執政半年以來,以習八條為代表的新風確令人耳目一新,除此之外,政經改革雷大雨小,乏善可陳。一次軍車號牌更換,打着反貪腐轉作風的幌子,實則換湯不換藥,屬於純粹做騷。《求是》文章的拋出,更證明所謂新政的本質不過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俟燒完,一切就復歸原樣。指望中共體制內出現蔣經國式的人物,才是真正的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