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安倍晉三當上日本首相後,有意讓日圓轉弱,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這一招看來頗為奏效,日本的貨品出口量迅即上升,旅遊業亦明顯復甦,連餐飲及零售業也興旺起來。
有朋友問:既然日圓轉弱對日本低沉多年的經濟有那麼大的刺激作用,為何之前不早些使用這一招,而任由日圓保持強勢?對此,大家都有不同看法,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美國對其施加壓力所致,但筆者則認為,前一段時期日圓不貶值的原因,主要與兩年前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有關。
那場大地震引起的大海嘯,令日本多個城市變成廢墟,包括摧毀了福島第一核電廠,對日本經濟造成很大的重創。那個時候,日本百廢待舉,必須從世界各地進口大量能源產品及基建材料等,作為重建災區和維持國民基本生活之用。單是二○一二年前十一個月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已達八千萬噸,相當於二○一一年全球交易總量三分之一,日本政府要消耗多大的外匯,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那時只能保持日圓高企,以增強在國際上的購買力,從而減輕國家重建的成本。
經過兩年多時間,隨着各種問題逐漸穩定,日本要進口的東西基本上已有所安排,日圓便沒必要再保持強勢。所以,安倍晉三便可以學美國一樣,利用「量化寬鬆」政策來刺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