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現在集中火力對特首梁振英進行人格謀殺,咬實僭建事件無限擴大,由僭建到自行修復等相對輕微的事件,提升到誠信問題,到最後定性為梁振英以不適當手法去打敗唐英年來否定梁振英的合法性。梁勝唐敗,跟僭建問題有多大關係?個人的結論,是關係不大,這不是個人主觀的判斷,而是可以在客觀上求證的。
中央的取態,是唐梁都可以,也就是說,梁振英和唐英年都是可以接受的特首人選,中央的取態已定,餘下來的就是港人的選擇,這選擇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港人一般的取向,二是一千二百名選委的決定,而大多數選委的決定,是參照界別內的意見,以及全港市民的意見。所以,本欄之前分析時稱之為類普選,那就是形式上不是一人一票,但實際上是民意主流起着決定性的作用,當然,這個民意不能脫離中央的構思框架。
唐英年為甚麼會輸,其實許多人也搞不清楚,僭建新聞最具爆炸性,所以會讓一般人以為是決定性因素,但只要把各大媒體分別委託港大和中大所做的民意調查結果,由○九年開始排列出來,那就一清二楚,僭建事件根本沒有產生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
看港大的民調,二○一一年之前,唐英年是遠遠甩開梁振英,無論梁本人多麼努力,都只是在低位徘徊,無法威脅唐英年,兩人的支持度長期在四成多對一成多的局面,而扭轉這唐強梁弱的局面,不是後來唐面對的感情缺失新聞,更不是在選舉前一個多月爆出的僭建風波。唐跌梁升出現在二○一一年初,唐英年發表一連串公開講話之後,有人形容為唐英年失言,但實際上不是一般不小心的口誤。
唐英年在對年輕人講話,以至接受某份英文報章專訪時講的內容,令到大部分香港人對他的大政策方向感到不滿,讓一般人覺得他會繼續奉行曾蔭權政府的主流政策,在房屋以至其他重大政策上會繼續偏向既得利益者,不會調整政策作出糾正,而當時曾蔭權政府主導的政策已經由失盡人心到民心思變,當唐英年沒有把握求變的機會,反而通過指摘年輕人,叫他們想想為何當不上大富豪,那就對號入座。
再說,唐英年是曾蔭權政策的延續者,他的支持度才會像黃河決堤般,一跌不可收拾。梁振英的支持度,是在唐英年下跌的前提之下才得到支持而持續上升,到二○一一年五月追貼,其後膠着了一段時間。
到了去年十月,梁振英的支持度已經和唐英年掉轉了,梁升到四成多,唐只能維持一成多,這是兩人最大的差距,那時候根本未有爆出僭建風波,往後兩名建制派的候選人,都受到不同類型的負面新聞攻擊和困擾,但值得注意的是,梁由最高點徐徐回落,但唐英年始終升不了,從數字上來看,唐英年的僭建是有負面作用,但卻不是關鍵,而影響也有限。
僭建事件對選舉的影響不斷被誇大,但事實上不是由梁營揭發,真的要算帳,也只是梁振英在選舉論壇上多講了幾句,那些對僭建的議論,不講是最好,但就算講了,也不是扭轉乾坤的致命一擊。論負面新聞的困擾,梁先生在最後幾個月的選情,也是天天要面對。梁可以取得民意支持,是大政方針的比併,但要落實的時候,卻每天要糾纏僭建,這不符合香港大多數市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