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本土意識上升

新政府行新政,涉及中港合作,尤其是粵港關係,要進一步提升合作層次,如打擊跨境水貨活動及遏止雙非孕婦闖關等,兩地政府必須強化溝通協調,增加互信。問題是,反對中港融合、主張兩制隔離的呼聲,近期的上升勢頭令人關注。

中港融合,在經濟與社會層面,是大勢所趨,難以抗拒,有其合理性。回歸十五年,融合進程逐步加快,帶來正反兩面的影響,是自然的事。對特區政府而言,有責任促進正面關係的強化,疏導負面影響的情緒,處理兩制互動的矛盾。

正面作用,很明顯的是,香港要發展六優產業,要借助內地龐大市場日益成熟所帶來的機遇。如檢測認證、創意產業、高新科技與環保工業等,本港業界必須利用內地「十二五規劃」的承諾,升級轉型,大專院校的畢業生,亦有望迎接更多知識型經濟所創造的職位。

個人遊為本港旅遊、酒店、零售、餐飲,以至運輸等行業帶來好景及創造就業,卻同時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在所難免。特區政府應該因勢利導,因時因地制宜,揚長避短,與中央及內地省市政府加強溝通及執法力度,取締違法活動。

中港融合過程,兩地社會文化與價值觀相異,碰撞在所難免,並非族群對抗。有趣的是,本港年輕一代的本土意識上升,擔心融合中本港的生存與發展空間會被內地蠶食,近期抗拒內地事物的呼聲持續升溫,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