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談進展不足喜 大水漫灌更堪憂

中美貿易談判露曙光,加上盛傳內地繼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後,擬推出刺激消費措施,甚至有傳言指人民銀行或入市買A股,消息帶動中港兩地股市回升。其實,貿易談判縱使有結果,頂多令局勢避免進一步轉壞,惟料共識離不開要中國加大開放市場,意味企業將面對更大的外來挑戰,在經濟下行之際,前路並不足喜。反觀中國正炮製「新四萬億」救經濟,最怕是解決不了結構性問題,卻令經濟改革開倒車!

一直強調不搞大水漫灌的中國,在新年伊始,宣布透過全面降準,向市場釋出1.5萬億元人民幣資金,此舉某程度上意味貨幣政策已由穩健中性轉向適度寬鬆。市場更預期,中央在上半年會再降準甚至減息,全力穩住經濟。

另一方面,為了提振居民消費意欲,內地在年內會推出新政策,鼓勵汽車和家電等產品消費,並結合針對便利民企及地方政府的融資政策,以及近月頻頻批覆大型基建項目,全方位刺激經濟,做法與○八年的四萬億救市措施相似。但回望過去,以財政資源刺激需求的做法,並非救市的靈丹妙藥,極其量是短期止痛措施,治標不治本!

如今貿易戰針對的是中國製造業,外部因素嚴峻;內部方面,背景是持續多年的去槓桿及供給側改革,正正就是對○八年四萬億救市帶來經濟過熱、通脹高企、產能過剩等種種惡劣後遺症的修正。經濟改革走到半途,又因要應對經濟下滑壓力,要重施故技。別忘記,過去十年中國的債務大幅增加,若選擇以債務催谷經濟,後果必然會換來信貸評級下降及人民幣貶值等問題。

雖則說,既來之,則安之。但經濟不好,老是簡單歸咎市場需求不足,然後要政府放水擴大需求,無異是飲鴆止渴!政府的財政來源,不是從居民稅收,就是向市場舉債。中國的債務問題嚴重,如今花錢再不是要去填氹,而是要去發掘到賺錢方法,產生到新的經濟價值,否則花錢的效用只怕會逐步遞減,且難以持續,畢竟老本終有一天會花光!

解決之道,乃政府不要再干預市場,試圖以刺激措施來製造不可持續的假需求,只會與經濟改革目標愈走愈遠。長治之法,是讓市場發揮周期循環,那管讓泡沫適度破裂,達致汰弱留強。政府要致力推動市場化改革,讓企業投資可更好地掌握消費需求,創造新價值。過去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如今縱使面對困難,也要堅持繼續向前走,不能走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