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跳至主目錄​

港新股有量無質 枉稱為全球第一

香港今年新股市場多得一批新經濟企業上市,無論宗數及集資額俱稱冠全球。不過,港股表現虎頭蛇尾,年初升過一陣後便「無貨賣」,未到第四季已步入熊市,散戶普遍損手,意興闌珊,加上新股有量無質,跌破招股價不計其數,難以吸引認購,故新股市場只能說是表面風光。

昔日產評

我的瀏覽記錄

據會計界統計,今年香港新股上市數目超過200隻,集資額逾2,800億元,主要是香港交易所實施了新的上市機制,帶動新經濟企業的上市浪潮。當中,同股不同權股份有兩隻,無盈利生物科技股則有五隻,加上傳統經濟巨企中國鐵塔,成就香港在全球新股市場的王者地位!

可惜如此「美名」,散戶卻無福消受,那些所謂新經濟公司,招股時「係威係勢」,但上市後股價就無以為繼,加上第三季港股跌勢加劇,散戶輸的輸、走的走,更遑論去認購低質新股。在認購不足的情況下,減價招股甚至打退堂鼓,亦屢見不鮮。

在中美貿易戰及環球金融市場持續波動之下,國際間經貿活動相應減少,資產價格持續受壓,一定程度壓抑企業上市融資的需求。再講,今年上市的新經濟股不濟,以及中美科技戰下新經濟發展備受挑戰,亦打擊投資者對新經濟股的興趣。可見新股市場供需面失衡,來年可能既不旺丁,也不旺財!

提供新股孖展一向是證券行收入的重要來源,過去低息環境加上集資額高,養活了不少證券行,但如今股市動盪,投資氣氛轉差,令經營變得困難。觀乎港股如今每日成交才數百億元,幾近「拍烏蠅」的市況如何能養活大小證券行。若然企業來港上市了,卻未能享有便利的融資環境和具足夠的市場資金體現資產價值,這樣只會打擊企業選擇來港上市的意欲。在內地擬於明年上半年推出科創板之下,區內競爭勢必加劇,香港不能毫無危機感。

港股一潭死水,經濟環境固然有影響,但市場深度和流動性不足,也是客觀事實。預計明年首季,港交所將公布新一個三年戰略計劃,如何增加市場資金,配合完善監管,做好新股審批及嚴格執行進出機制,鞏固優勢,至為重要。

說到底,徒具虛名不能飽餐!只有設法保持香港作為優質公司的首選上市地,那新股市場集資量愈做愈大,才顯得有意義。除了要滿足內地經濟發展,香港還須加強開拓國際多元商機,吸引不同地方和不同行業的企業來港上市,減低依重單一市場或行業發展的風險,行穩致遠。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
本網站已採納無障礙網頁設計。如閣下對此網站在使用上有任何查詢或意見,請以下列方式聯絡我們。 電郵 : enquiry@on.cc
東方日報香港人的報紙 必然首選 連續49年銷量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