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本來是一個大好的機遇,可惜政治計算出了問題,掌握不了香港的治權,政策又有偏差,結果造就了少數人的暴發。表面上,香港樓價飛升,有樓者便成富豪。但大多數自住者,高樓價只是紙面富貴,不能出售便不能套現,大地產商及更少數在樓市投資者才獲暴利。社會與經濟變成兩極分化,資金從實質經濟流入金融,更多的流出香港。
中央政府的資助香港,一是反成外流資金,內地資金大規模經香港流失;二是旅遊收入,也僅只維持中下層居民的就業與收入。穩住社會,卻推動不了香港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是一個政策上的大轉變,不再放任香港的既得利益者賺取暴利卻抗拒發展。目的是借廣州、深圳經濟的升級轉型來帶動香港重啟發展之路。但在現有的政務官治港和地主經濟體制下,香港可以不動手術而變嗎?
禁港獨有助抑壓香港社會不合理的政治化(實質是去中國化),社會開始接受發展的需要。大灣區發展規劃是對症下藥,但在香港社會不理解底下,怎樣把大灣區發展規劃帶來的機遇與競爭壓力說清楚,不單是一個訊息或教育的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不是政府用淺薄的公關宣傳便可應付。
大灣區,不單是廣州、深圳,中山、佛山、珠海等亦銳意發展,大量投資新技術,引進高新人才,這幾年產業的面貌已在轉變,今後的轉變應該更大。香港的優勢將會是怎樣與之結合,共創雙贏,這需要實實在在的下工夫,政府與社會齊心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