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部分樓價已超越九七年時的水平,個別屋苑超越的幅度逾一成,觸動了樓價泡沫的敏感神經。滙豐銀行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警告,本港樓價已升至頗高水平,若繼續上升或形成樓市泡沫。隨後,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梁高美懿也表示,息率持續低企屬不健康及不現實,息率不會長期維持低企。她認為樓市有點脫離現實,近期樓按部分申請出現估價不足,強調銀行審批會審慎考慮申請人還款能力。作為本港龍頭銀行對樓市泡沫有說有做,已開始提升「防風」警戒。
這種情勢顯示,有關本港樓市泡沫化已否的爭論,可以有個了斷。上半年港樓價量齊升,已令人驚詫不已,更出現許多悖離正常規律的現象,包括舊樓、唐樓被大面積搜購,導致舊樓、唐樓價錢貴過二手半新盤;二手樓「摸」完再「摸」,照樣可賺一大筆;豪宅盤頻創天價,拋離中小型住宅新盤;蚊型樓賣出豪宅價,上車盤買少見少等。這些不一而足的範例,顯示樓市入市意欲超旺,有些現象連九七年時都不曾發生,已足夠顯示泡沫徵狀,只是政府一直拒絕承認泡沫化而已。
正因為政府輕視泡沫現象,早前推出「九招十二式」的規管措施,只給樓市帶來短暫的驚嚇,驚嚇過後升勢更銳,表明欲靠「九招十二式」遏樓價的狂勢,有姿勢無實際。現在愈來愈多的分析認定,樓價未知「頂」在何處,以致賣方封盤惜售成風,盤量大減之下樓價升勢更勁。樓市瘋狂已脫離供求實際,從根本上就是流動性充裕引發的追捧,這一因素當前更處於進一步催化的境況。
本港「水浸」現象趨於惡化,事關兩大源頭夾擊:一邊是美國經濟放緩,可能促使美國聯儲局啟動量化寬鬆,製造廉價美元湧入的情勢;另一邊是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發揮吸引熱錢效應。事實上,人民幣宣布增加匯率彈性以後,升值預期愈來愈強,本港日益增加熱錢靠泊的誘因,股、樓俱為堪可逐鹿的資產範疇。近年內地調控愈收愈緊之際,熱錢大舉南來,活躍於樓市已是眾所周知的事,這現象比九七年時恐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果說此前樓價未及九七,離泡沫尚遠,那麼有此兩大「動力」,邁向泡沫是不費吹灰力的事,政府對此難道懵然不知嗎?評說港樓市「不健康及不現實」毫不為過,銀行啟動內控是有必要的,而且風險內控應當體現逆周期的特色。銀行運作機制,一向有順周期的特點,就是當樓價不斷推高時,同質的物業單位作抵押品,依「七成樓按」的標準,貸款額愈來愈高,風險在不知不覺中提升。
上述現象,暴露了「七成樓按」指引的局限,銀行並非跟足「七成樓按」,就已經是妥善的風險內控,物業估價的把握成為重要的閘門,需要嚴加控制。雖然銀行為爭生意,保留審視申貸人還款能力酌情的靈活性,但是亦應顧及市場整體情況逆轉,包括經濟轉差,以及利率轉向加息周期時,所有情況生變的最壞情勢下構成的風險。樓市泡沫化,銀行殺機最重,九七年樓市崩潰後,本港遍地負資產的禍害,教訓不可或忘。